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一口吞”果冻何时能下架

2005/4/10 9:34:54 来源:搜狐网
    3月26日,上海一个刚来到人间19个月的女婴,因为食用果冻而不幸窒息死亡。相同的不幸不仅仅发生在上海。昨日,记者从大连市几所医院了解到,因食用果冻窒息而死的事件在大连每年都有发生。

    在医院为上海女婴小若宁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上写有,死亡原因是因“异物吸入”导致脑部严重缺氧缺血,从而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的。 
小若宁吸入的正是一枚小型杯(15克)果冻,也就是消费者日常常见的可以被一口吞食下去的最小包装果冻。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教授洪顶告诉记者,仅他接触过的小儿因吸入果冻而造成窒息死亡的事件就有四五起。

    “那几个孩子都是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就死去了。”洪顶遗憾地说,“因为果冻软且有弹性,一旦卡在喉咙,就会严丝合缝地塞在那里,孩子很快会因窒息丧命。”按照洪顶的说法,被果冻卡住的幼儿即使未在路上死亡,来医院后的抢救也是很难,因为果冻又滑又软,实在不易被取出。

    来自新华网的消息称,自1997年以来,被媒体所报道过的幼儿因食用果冻窒息死亡的事件就有十几起。被噎死孩子的年龄,最小的只有8个月,最大的有8岁。相关信息同时显示,十几起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一口吞”小型杯果冻。

    上海一家调查公司在随机对246名家长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54.9%的家长认为必须要限制果冻规格,这些家长的理由是:“规格相对大一些的果冻,发生窒息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

    记者在大连某食品超市随机采访10位家长后,有5位表示听说过果冻噎死小孩的事件。有4位表示,不敢再给孩子买小杯装果冻。

    记者在大连某大型综合超市的果冻专柜调查发现,该超市出售的所有小杯装果冻(15克左右)皆在外包装上标有提醒字样。但仔细调查后,记者发现,虽然警示字样存在,但却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字迹不够明显。果冻外包装的警示字体很小,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第二,语言含糊。记者共调查了7种果冻外包装上的警示语,只有一种果冻提到“以防噎喉”字样。其余6种则分别以“请细嚼慢咽”、“请勿大口吞食”等模糊语言一带而过。
    第三,对食用者的年龄界限不清。一种果冻的外包装上写有“三岁以下幼儿请勿食用”字样;而另外一种果冻包装上写着“幼儿老人请勿大口吞食”,但字样中对幼儿的年龄范围并没有明确标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