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鲜奶”争执何时终结?

2005/10/3 11:09:34 来源:楚天都市报

    1日起,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多项经济新规定开始生效,对商家进行相应的约束。而“黄金周”也是商家掘金的大好时段,这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新规在长假期间是否得到了执行?执行得是否全面彻底?这七天,记者将就此深入一线采访。

    新闻背景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两项国家强制标准规定,从10月1日起,凡是经过加工加热的食品,其商品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此前,业界曾一致认为,这两项新规的出台,目前在市面上最直接的体现应该在奶制品身上。

    鲜奶真的新“鲜”?

    昨日,记者在水果湖一家超市牛奶区看到,柜台上200ml、500ml光明牛奶包装盒上均标称“纯鲜牛奶”,486ml蒙牛牛奶包装上也印有相同字样,而486ml盒装扬子江则直接标称“鲜牛奶”。当天,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超市,发现均有“鲜牛奶”出售,在奶品中的占比约两至三成。有消费者对记者称,感觉这些“鲜奶”口感要好一些,至于有多“鲜”,他们心里也没底。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消费者喝的液态牛奶主要是巴氏奶和常温奶,两者都是经过高温加工的。按规定,他们名字中的“鲜”字得去掉。

    厂家为何“怀旧”?

    生产厂家对此怎么看呢?“抹去‘鲜’字,会使习惯了对传统鲜奶理解的消费者产生误解,”武汉光明乳业市场经理万文忠认为,这一政令短期内会对产品销售不利。武汉友芝友生产部经理严表示,落实国家规定是必需的,但应该有个过程。自7月起,该企业已投资数十万元用于更换包装,“到目前为止,也才完成95%的更换工作。”武汉市奶业协会谈宇晴说,“鲜”字向来是消费者选择奶制品的重要考虑因素。基于企业对“鲜”字招牌的看重,可能会有一个适应期。

    争执何时终结?

    有关“鲜奶”的标识之争由来已久。武汉市奶业协会人士介绍,由于奶源不足、消费量大,一些厂家将经过加工的生奶和复原奶都称为“鲜奶”,引起了标识的混乱。“企业不规范的竞争方式也迷惑了消费者,一个事实是,现在完全了解巴氏奶、常温奶和复原奶区别的消费者并不多。”“禁鲜令”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地去了解产品的本质,更加明白地消费。武汉市质监局标准处人士称,对于部分标签库存量大的企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使用期限至明年6月1日,给厂家一个缓冲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