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连布三道网 捉拿毒鱼毒虾

2006/11/29 9:35:14 来源:网易

    从福寿螺到多宝鱼,再到桂花鱼,以“吃文化”闻名的成都市民,无不对被孔雀石绿、氯霉素等一个个生辟的词组绷紧了神经。继25日“封杀”多宝鱼之后,成都市又于昨日针对水产品展开了大规模的抽检行动,并将抽检范围从桂花鱼扩大到冻虾等10多个水产品。一时间,成都的水产品市场“风声鹤唳”,究竟哪种水产品才安全可靠,可放心食用?昨日,记者特别专访了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也针对成都水产品的监管工作向广大市民进行详细解读。

    放心成都本土水产品未查出问题

    华西都市报:外地频频传出多宝鱼、桂花鱼等水产品含有孔雀石绿、氯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成都也于26日暂停销售含有孔雀石绿、氯霉素的多宝鱼。一石激起千层浪,部分市民的消费习惯也受到影响,不再贸然食用水产品。作为成都市水产品的监管部门,是如何看待市民出现的这种变化?

    成都市水务局:从福寿螺到多宝鱼,再到如今的桂花鱼,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所有出问题的产品(桂花鱼样品还在送检)都不是成都最先发现的。但是,无论是哪种水产品出问题,成都的反应速度都非常快,迅速作出了采样、抽检等工作部署,很好地处理了“福寿螺事件”。26日,成都又通过严格的抽检等程序,对出现问题的外地水产品多宝鱼实施全城禁止销售的政策,在最短时间内就确保了水产品市场的良好运转以及广大市民的饮食安全。此外,到目前为止,成都本土的水产品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证明成都的水产品市场还是安全可靠的,广大市民不必“谈毒色变”。

    监管

    布下三道“防毒网”

    新闻热线咨询成都市政府是如何对水产品实施监管的?此次,成都市水务局又对桂花鱼等水产品实施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作为主管部门,能不能向广大市民公开相关监管步骤和程序,让市民知情?

    成都市水务局:作为成都市水产品监管的主要部门,无论之前的福寿螺、多宝鱼,还是如今的桂花鱼,成都市水务局均作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也许是这些工作比较琐碎,没有引起广大市民注意罢了。其实,对任何水产品的监管都,严格按程序依法办事。就拿这次来说吧,香港才传出桂花鱼含有致癌孔雀石绿的消息,成都就针对桂花鱼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举措,布下三道“防毒网”来确保市民的食品安全。

    华西都市报:这三道“防毒网”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

    成都市水务局:所谓的“防毒网”,是专门针对近期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水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而“量身定做”的。第一道“防毒网”,就是掐断外来“毒源”,通过对销售市场上的水产品广泛抽检,把样品送检,通过科学的化验将外地检验合格却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水产品揪出来。第二道“防毒网”,就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披露,立即暂停销售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水产品,让广大市民尽快知情,不去购买,再以严格的执法来取缔、销毁问题产品,达到安全的目的。第三道“防毒网”,就是吸取外地的教训,加强对本地水产品企业、养殖基地、养殖户的监管,严格检验检疫,立争让每一个流向市民餐桌的水产品均安全可靠。此外,水务局还制定了一系列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每一项措施的落实。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