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用抗生素何以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7/3/3 10:48:29 来源:中国宁波网

  3月1日是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施行的第一天,在静安区中心医院、瑞金医院、同济医院、十院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普遍反映:很多病人还是坚持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解释工作几乎比问诊过程需要的时间还长。“患者不理解的太多了,说什么的都有”……(3月2日《东方早报》)

  滥用抗生素之所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愿意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医疗方在利益的驱使下,不管大病小病都给患者滥开抗生素以牟利;另一方面则是,患者的不理性甚至“无知”,对抗生素滥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说,有的患者只要稍微一感冒,首先想到的用药就是抗生素,医生不给他开,反而被认为是对病情的不重视。

 
  稍具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和炎症有效,而对病毒和其他特殊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是基本无效的,如果不加甄别地滥用,反而还会引发各种药物不良事件,加重病人经济负担。也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才出台措施加以干预。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为何反遭遇到病患方的阻力呢?

  在抗生素滥用问题上,作为受害方的患者反而成了事件的帮凶,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这种悲哀,很大程度上源于科普工作长期以来的“短腿”。

  科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关注人民生活,关注人民身心健康。我国自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以来,科普事业正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科普工作在对象上依然存在着一些死角,在内容上依然存在着部分盲区:一些人因饮食不讲科学,造成了营养过剩、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一些人因住房装修不讲科学,造成了居室污染,甚至有的得上了白血病等;一些人吃药不讲科学,滥用抗生素,结果对很多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再得病就已无药可医……这些现象让人感到揪心。

  此外,由于商业广告活动的不规范,一些药品、饮料、保健品、营养品广告,往往乐于充当“科普代言人”的角色,误导了不少受众。其实,他们所普及的“科学知识”,往往只是出于利益的需要,离真正的科学精神相去甚远。所以说,“实施细则”只是对限用抗生素开了一个好头,而真正要让抗生素滥用现象减少,一方面需要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斩断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另一方面,则需要从科学知识的深入和普及,以及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入手,加大公众科普宣传。(陈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