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合川:现代农业发展遭遇“五大症结”

2007/3/10 9:59:51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作为重庆市一个重要农产品产区,合川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粮食、生猪、蚕桑等产业已在重庆农业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规模经营受阻、农业科技运用率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弱和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依然处在较低水平,与现实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合川区现有耕地面积165万亩,平均每个农村人口占有耕地0.91亩,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占有耕地1.45亩,主要有粮食、生猪、水果、蚕桑、柑桔等五大农业产业,围绕特色产业,打造出“PIC优质肉猪”、“合川葛”、“三江鱼”,注册了“合家欢”、“水中飘”等一批农产品商标。近年来,合川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培育成效较好,有重点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3家、重庆市级4家,发展“两社”(即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426个,入社农户7.87万户,入社率达到21%。

    但是,合川区农办副主任周朝知认为,当前合川区现代农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与现实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五大症结”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症结一: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2006年合川区实现财政收入7个多亿,而财政支出达10多个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2006年安排本级财政农发资金600多万元,直接用于生产扶持的不足200万元。据合川区财政部门不完全统计,1998年-2004年合川区级以上政府支农资金总量为14.79亿元,而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建设性投资7年只有2.3亿元,仅占总投资的16%,其余支出如农口部门事业费、农村教育、农村救济等达12.49亿元,占总投资的84%。而且,支农资金集中利用程度不高。目前涉及直接分配和管理支农投入的市级部门有计委、建委、国土房管局、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农综办等许多部门,资金投向分散,影响到投入效益。

    由于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合川区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合川区现有的140座水库中,病险水库就有82座,且水渠渗漏十分严重,利用率仅约为20-40%,全市旱涝保收面积仅22万亩,有效灌面57万亩。同时,全区还有少数村不通公路,已通村级公路的村“晴通雨不通”的问题也非常普遍。

    症结二:土地流转困难使规模经营受阻

    周朝知说,随着农村家庭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制的完善,农民吃了定心汤圆,有利于增加农民对土地的投入,但也面临新的问题。一是土地零星、掉散。目前合川区农户不仅土地少,而且在承包经营之初就被为分为几块,是历史上土地最为零碎的时期,不要说一个村或一个社实行规模经营困难,就连一户的规模经营也难以发展。

    二是土地流转难。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不种地基本没有什么成本,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是各人说了算,他愿转包就转包、不转包就空着也没什么制约,加之,土地流转运作不规范,自发流转、口头协议多,有的有协议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落实。如合川区合隆镇一残疾人承包几百亩土地发展果树,因经营不善无力支出承包金,农民只好找当地政府扯皮,政府为了稳定还得出钱买单。类似情况合川区近几年多次发生,弄得政府在土地流转上缩手缩脚。同时,有的农民因自身素质和对问题的认识的差距,要么在承包金上喊高价,要么就是不转包,我干我的,如钱塘镇一农民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其中有一块田在其规划发展的范围内,因这户农民对承包人有意见,出多少钱就是不租。

    因此,在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国际国内大市场和有实力的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下,合川区农业规模经营只能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传统农业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