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毒水果泛滥缘于消费者“好色”?

2007/3/22 9:28:36 来源:半岛都市报
    2月20日,广州市食品安全信息网和中国食品网曝光了12种常吃的“毒”水果,涉及柑橘、荔枝、苹果、梨、葡萄、西瓜、香蕉、桃、桂圆、芒果、柿子以及大枣。据了解,这些“毒”水果都是在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催长素、催红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过量使用防腐剂,甚至出售中也使用了色剂、打蜡、漂白染色等。毒水果何以会粉墨登场?专家分析说,毒水果泛滥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常常“以貌取果”,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家才会生产什么。(3月21日《信息时报》)
  按照专家的说法,毒水果的出现那就是缘于消费者的“好色”,是消费者的不对了。真是岂有此理!众所周知,个头大、体态匀、色泽鲜的水果,不仅外貌“楚楚动人”,而且容易激起人的食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消费者“以貌取果”,选购这类水果,完全是他们的权利,何罪之有?而更为主要的是,水果之所以摇身变成毒果,明明是一些商贩见利忘义,胆大妄为,用黑良心“染”出来的;明明是相关部门粗心大意,监管不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惯”出来的,凭什么把毒水果泛滥成灾的罪责帽子强扣到消费者的头上?这与颠倒黑白何异?

  退一步,就算专家的话是对的,我们遵循专家的建议,购买水果时不再“以貌取果”,而是专挑那些“身材疲弱”、“容貌不整”的水果买,可要是商贩再投我们所好,用“缩生素”、“催丑素”之类的产品制造出带毒的“丑果”投放市场,那到时候又怪罪于谁呢?

  显然,不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漏洞去给毒水果泛滥成灾把脉下药,而是一味指责消费者的“好色”,是根本就站不脚的。专家可以胡言乱语,但期望我们的监管部门不能信以为真,而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职,迅速跟进,想方没法尽快把那些“貌若天仙”却“心毒似蝎”的毒水果赶尽杀绝。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