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境外媒体关注郑筱萸案:中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2007/5/30 14:33:45 来源:新华网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郑筱萸29日被北京市中院一审判处死刑,消息一经播发国内外媒体即刻对此作了大量报道和评说。境外媒体关注中国目前正在致力于打击一系列涉及健康安全的丑闻,称对这名前局长的判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宣布的;北京雷厉风行地采取措施是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警报。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9日文章:中国判处前药监局长死刑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今天被判处死刑。因爆出一连串有毒食品和假冒药品的丑闻,中国的食品和药品质量及安全性引起了高度关注。

    这些事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食品和药品出口构成巨大威胁。中国政府在近几周加紧了巡查工作,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食品和药品安全、打击制假造假行为的措施。政府表示将查处绕过食品检查部门非法出口的食品。

    中国担心许多食品可能不符合标准,因此正在对过去十年国家药监局发放的17万份生产许可证进行重新审核。

    台湾媒体:北京重拳严惩贪官污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9日上午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受贿、玩忽职守案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宗备受大陆各方瞩目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贪污渎职案5月16日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媒体报道,公诉人指控郑筱萸两项罪名,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

    据报道,根据中国法律,玩忽职守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对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没有履行或不正当履行,从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郑筱萸的妻子、儿子也分别被有关部门羁押。

    63岁的郑筱萸是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2005年6月,郑筱萸被免去局长职务,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2006年12月28日,已经去职一年零六个月的郑筱萸因涉嫌收受贿赂被中纪委“双规”调查并移送法办。

    美联社北京5月29日电:中国的前首席药物监督官员因为收受贿赂批准未测试药品上市而被判处死刑。

    2002年中央政府要求所有药物上市都要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郑筱萸的权力大大增加,而需要审批的药品大量堆积也导致了制药厂商迫切地寻找“其它办法”来加速审批。

    路透社北京5月29日电:中国今天作出一项令人惊讶的判决,以受贿罪判处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死刑。中国目前正在致力于控制一系列涉及健康安全的丑闻。

    虽然这项极其严厉的判决仍有可能在上诉后减轻,但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对腐败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政府正在处理一系列涉及有毒食品和其它产品的违规行为在海外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郑筱萸任职期间,中国有数十人死于伪劣药品和食品。2004年,安徽至少有13名婴儿在食用没有营养价值的伪劣奶粉后死于营养不良。

    中国上次判处与郑筱萸相似级别的官员死刑是在2000年,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受贿被处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