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天津第三方检测将乳品质量把关进行到底

2007/6/15 15:25:12 来源:网友

    日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西安奶源掺假事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小反响。随后,针对如何确保奶源质量,有效防范奶源掺假问题,天津市奶业协会在行业内召开了紧急理事会议,并启动了紧急预案。会上,协会相关负责人、乳品企业管理者以及奶牛养殖户代表,就奶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出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方达成一致意见,认为继续深入开展第三方检测能够有效控制奶源质量,并确保产业链各方利益均衡。最近,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原有检测基础上,加入新的模块,能够在一分钟时间内检测出原料奶是否掺伪。新模块的功效如何,应用情况、在收奶过程中的受认可程度如何,以及新模块能否进一步推动第三方检测进程,就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人士。

  掺伪鉴定 天津首推

  “能够检测出20多种掺伪物质,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在参观天津市质量监督检验站第五十八站时,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刘凤岩给记者演示了原料奶掺伪模块检测实验,检测中心将乳品厂从奶站或小区收上来的原料奶进行抽样盲测,经过掺伪模块分析测试,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原料奶是否掺伪就会立刻显示在电脑上。

  为有效控制奶源质量、建立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2006年,由天津市奶业协会组织、委托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乳与乳制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展开了第三方检测。

  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主任张庆春介绍说,第三方检测在天津实施一年来,已初见成效,实现了从源头到消费者购买的全程监控,并基本受到产业链各方认可,“4月,新模块已经启动,它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精度,扩展了检测范围,为开展第三方检测提供了更有效的评判依据。”

  “奶站从千家万户奶农那里收奶,再交到乳品厂,这个环节检测中心很难介入。”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奶站向乳品厂交生奶的环节是检测薄弱环节,最易发生掺伪,因此早在两年前,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就开始着手解决掺伪问题,刘凤岩说:“以前的检测手段只能判定脂肪、蛋白等含量是否符合正常值范围,但对水解动物蛋白、脂肪等掺伪物‘束手无策’,加之掺伪物不断‘翻新’,常规方法根本无法检测出来。于是我们引进了丹麦F-120多功能乳品分析仪,并对质量模块进行了研发。”

  据悉,两年来,中心技术人员反复试验,做了几万次尝试,在如何鉴别掺伪物上下了大功夫,最终将奶定为“真品”,并为“真品”设定一个感知掺伪物的灵敏度值,超过这个灵敏度的就会被检测出掺伪。

  “包括水解动物蛋白、植脂沫、双氧水、无抗奶在内,我们收集了能想到的、能找到的20几种掺伪物。但尽管能够检测出掺伪,却只能对掺伪做初步定性。”刘凤岩也透露了该模块的一个缺陷,那就是只能检测出掺伪,却无法确定掺伪物具体是哪种,“20几种掺伪物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因此只能知道掺伪物是20几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如果想提高检测精度,就需要为每一种掺伪物设定一个模块,那样运行成本就太大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