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哈尔滨部分超市捆绑出售“临界食品”

2008/1/4 15:40:5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两盒新鲜的酸奶和一盒即将到保质期的牛奶“捆绑”在一起卖,这是超市中常见到的一种现象。2007年11月1日国家《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规定这些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即“临界食品”),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或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如今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然而记者在哈尔滨市各大小超市走访时发现,“临界食品”少有明示,多数都搭售正常食品促销。

    商场将到期食品变“特惠”

    近日,记者在哈市学府路上某大型超市里看到,买六杯某品牌的果粒酸奶搭送四盒差三天就要过期的儿童酸酸乳,一瓶杯装的优酸乳和即将过期的优酸乳也打上了“特惠”的标志捆绑销售。尽管这些商品即将过期,但记者并没有在上面看到任何关于“临界食品”的提醒标识。在学府路上另一家大型超市,同样的情况也在上演:八盒装木糖醇酸奶搭送一瓶马上将到期的优益活性优酸乳。

    在香坊区一家大型超市里,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了解国家新出台了规定来规范临界食品的销售,但他们没有从总部接到通知将临界食品设置醒目提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普通的小超市对此更是了解甚少,有些店主甚至对销售的食品是否过期都不知道。

    消费者图便宜有时不计较

    消费者对特价食品的偏爱,也使“临界食品”明示的规定无人监督。一名正在哈市道里区某大型超市里购买食品的陈女士说,现在物价上涨的快,为了省钱,我们这些家庭主妇到各超市里逛时,专门挑选那些搭配销售的商品,既实惠又实用。“只要不是过期的,就将就了。”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的洪燕教授认为,消费者普遍带有像陈女士这样的心理,以为食品只要没过期,购买并迅速消费掉就没问题,其实,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处于即将过期时,营养成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越临近保质期,营养成分缺失的就越多,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很多消费者在忙着抢购特价食品时,往往只看价格,很少注意这些特价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维权。

    工商部门“临界食品”须明示

    一些消费者对新规定表示了欢迎,认为这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举措,但也有人对具体如何操作心存疑虑:“这个规定很好,但总觉得应该再细致些。”哈尔滨市民秦芬对记者说,“不同的食品保质期是不一样的,那么‘临界’的标准就很难确定。比如,保质期为一个月的食品,在距离保质期多少天时算‘临界’呢?是三五天,还是一个星期?那些保质期为3天的食品,又如何划分临界点呢?还有当天就过期的熟肉制品,怎么界定?”

    哈市南岗区工商局市场科相关人员认为,新规无疑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但根据食品的不同种类,保质期的界定也存在差异,到现在还没办法统一标准,这造成了工商执法部门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

    哈市南岗区工商局市场科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可依据以下标准进行判断:一般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的,到期前15天内需要公示;保质期两年以上的,最后30天是“临界期”;而保质期仅为一个月的产品,最后三天内则需要明示“本产品即将到期,特价处理”等字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