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利用蚕粪种植蘑菇成功 象州“室内农业”觅得温床

2008/3/18 13:08:19 来源:广西日报

    与往年10月底至次年4月间“蚕房空置人影稀”的现象不同,象州县大乐镇奇江小蚕共育基地开春以来十分热闹!去年11月,基地主人大胆尝试,利用蚕粪在基地种植蘑菇一炮打响,收入已有两万元。自治区农业厅专家认为该模式不仅延伸了桑蚕产业链,更大的意义在于寻得了农业避灾减灾的突破。象州县农业部门3月11日召开现场会推广这一“室内农业”新模式,力求大灾之年不减收。


  利用蚕粪种植蘑菇是个新鲜事,其首开先河者有两个人,一为覃政江,二为陈奇,二人合股投资30万元建起了奇江小蚕共育基地。“以前人们种蘑菇都用牛粪,种的蘑菇多,牛粪就要论‘抢’。”覃政江对记者说:“我们想既然牛粪可以,蚕粪是不是也可以呢?基地里面每个月养1000多张小蚕,恁多的蚕粪如果可以充分利用,不就多了一块有形资产了吗?”大胆的想法经过试验,没想到还真成功了!于是一个冬季下来,基地里的5间蚕房不再闲置,平添了2000多平方米的蘑菇。覃政江乐呵呵地说:“每平方米可以收得鲜菇10公斤,按平均收购价每公斤5元算,可实现产值10万元,纯利超6万元。”


  能人的包袱抖开了,在场的也不是“假把式”。各乡各村的带头人纷纷抛出提问,“会不会影响养蚕?”“室外种植和室内种植效果有什么差别?”……覃政江拿着个喇叭作答,真有点应接不暇。县农业局局长吴孝文最后出来解围,大家起哄索要了覃政江的手机号码才算放过。寺村镇齐心村的仇炳奇一直“赖”在现场,之前他已私下来过基地“摸底”。因为自家也是小蚕共育户,每月养得300张小蚕,他对于利用蚕粪种植蘑菇很感兴趣:“以前蚕粪要么放田做肥料,要么乱堆乱放,污染不说,更谈不上价值。现在利用蚕粪种蘑菇,真正是变废为宝!”


  吴孝文说:“象州是一个桑蚕大县,每年产生的干蚕粪可供种植八九百万平方米蘑菇。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种植面积可达30平方米左右,人均增收100元不成问题。”


  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3月5日曾到该基地考察,对于这个“意外收获”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利用蚕粪在小蚕共育基地种植蘑菇不仅延伸了桑蚕产业链,构成了生态农业循环,更是一个避灾减灾的新型农业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