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山西晋式月饼申遗成功“南广北晋”格局成形

2008/7/31 14:41:13 来源:中新山西网

  中国月饼行业“国饼”格局正在因为前不久的一次申遗而改变。

  7月30日,太原百年老字号双合成正式对外宣布,经国家文化部审定,国务院正式批准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双合成一同被列入名单的还有广东一家月饼生产企业。

  这意味着中国月饼行业的“国饼”级产品正式诞生。但是对整个业界来说,“随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的正式公布,中国月饼行业南有‘广式’北有‘晋式’国饼新格局已经成形。”山西食文化研究会会长万良适说道,“郭杜林月饼制作技艺获得如此殊荣,这必然对提升双合成品牌以及山西食品行业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填补山西无“国饼”空白

  据了解,太原双合成创店于1838年,至今已有170年历史,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近年来已经由一个前店后厂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六个子公司的知名企业。

  在双合成众多的糕点中,又以月饼最为出名,其中:“郭杜林”晋式月饼是双合成的拳头产品。

  据“郭杜林”晋式月饼第四代传人、双合成董事长赵光晋的介绍,“郭杜林”晋式月饼的由来源于一场巧合。相传300年前在太原的一家糕点店,郭、杜、林师徒三人因饮酒过度,不慎将原本和好的饼面发酵。为躲避东家的责难,师徒三人急中生智,将生面和饼面中,并辅以碱、油、糖等作料,却歪打正着的创造出来口感极佳的包馅饼,上市后颇受老百姓欢迎。后人为纪念郭、杜、林师徒三人,遂把这种糕点称之为“郭杜林”。

  “郭杜林晋式月饼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仅填补了山西没有国饼的空白,也结束了晋式月饼不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这意味着晋式月饼走向了全国,也为今后晋式月饼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太原双合成董事长赵光晋说道。

  “南广北晋”格局成形

  而有业界人士认为,申遗成功使得我国传统的月饼市场格局被打破。“近些年南方月饼在我国月饼市场表现抢眼,尤以广式月饼为甚,全国市场表现出‘南重北轻’的现状。而‘郭杜林’晋式月饼的申遗成功,在把‘郭杜林’晋式月饼介绍给全国、为北方月饼正名的同时,无疑为疲软的北方月饼品牌打了一针强心剂,促成了‘南广北晋’格局的成形。”

  事实上,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其意义还远非如此。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认为,中国月饼有3000多年历史,但直到目前,在国内依然是西式糕点发展速度较快,而中式糕点明显嫌慢,而且有很多传统制作技艺失传。“一旦被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制作技艺会被国家保存下来,能永远传承下去,而且这对中国月饼对外发展和对内形象的提升意义重大。”

  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范世康也认为,这一荣誉的获得,使得双合成百年老字号更加名副其实。“郭杜林月饼制作技艺这不是简单的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文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