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谁搞垮了乳品企业(2)

2008/9/28 14:42:16 来源:金融界

    记者在河北行唐县“行唐三鹿乳业有限公司”采访中发现,该公司的设备都极为老化,据该公司工人向记者介绍,这些生产设备有的用了近20年没有更换过,这家企业有着近30多年的历史,后来被三鹿集团收购,目前,三鹿集团控股51%,剩下49%的股权由行唐县政府控制。但自从被三鹿收购之后,并没有多少资金投入,目前已经处在倒闭的边缘。

    无解的难题

    “如果企业们不改变目前从散户手里收购牛奶的模式,就不能改变我国乳品安全的现状,那么这些企业仍然要时刻坐在火山口上。”汤志庆说。他认为,企业们应该改变重营销轻奶源的想法,而先建市场后建牧场的路子更应该抛弃。

    事实上,庞大而分散的奶农群体曾经给三鹿、蒙牛、伊利等企业的飞速扩张带来很大帮助,但随着我国奶业的发展,这种粗犷式的经营暴露出了如奶源污染、奶贩子横行的众多弊端。

    汤志庆分析,原先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农场,但后来如果继续坚持原先的模式,根本跟不上扩张速度,因此各大企业们的自有养牛场已经微乎其微。

    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有专家提出可以学习印度的“奶联社”形式,奶农们注册一家农业合作社,进行集中规模饲养,以股东的形式参与分红,但按照目前我国的法律奶农们并没有权利进行管理,奶农们对此形式并没有多大兴趣。

    而汤志庆则认为企业们应该走自建奶牛场的路子,牢牢的控制住奶源。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质疑,这种方式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能真正结合起来。

    “我国目前的奶牛数量在700万头,这其中80%都是由奶农自己来饲养,如果由企业们自行建造牧场至少需要资金近千亿元,这笔钱企业显然没有这个实力。因此企业建造农场的说法要实行起来难度很大。”业内人士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