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食品行业将有一轮“大洗牌”(3)

2009/3/2 10:48:10 来源:南京日报

     思考:

     生猪散养模式亟待改变

     “虽然从没发生过‘瘦肉精’中毒事件,但我们依然如履薄冰。”蔡体雯表示,由于受法规、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目前想对每头猪都进行“瘦肉精”检测,根本无法实现。

     首先,按照目前相关规定,“瘦肉精”是明确禁止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的,但“瘦肉精”并不是猪肉的必查项目,只是抽查项目。

     其次,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黄明介绍,现在检测“瘦肉精”主要靠两种办法:一是试纸检测;二是液相色谱检测。检测样品主要为生猪尿液,但两种检测方法都存在准确性差或耗时长的缺点。

     另外,一头猪的“瘦肉精”检测总成本约为100多元。全市每年销售200多万头,如果每头都检,要花费2个多亿的检测费用,成本实在太高了。

     “瘦肉精”只是事关猪肉质量安全的一个方面。采访中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目前养猪的农户成千上万,散养模式亟待改变,规模化养殖、屠宰、生产加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趋势:

     肉品“全程控制”有望推广

     记者采访中获悉,近日,由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雨润集团联合申报的“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研究中心就落户在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周光宏介绍,“提高肉品质量安全,必须从养殖源头抓起,进行全程控制。”他表示,该中心的研究成果将首先在合作单位——雨润集团的全国20多家屠宰厂进行推广,进而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研依据。

     周光宏举了个例子。比如:雨润集团的猪源,每头猪的耳朵上,从小就打上一个带有芯片的耳标,类似于猪的身份证。这头猪是什么时候生的?它的父母是谁?谁养的?在哪养的?所有的资料应有尽有,并不断刷新。这样,它从养殖到运输、屠宰、加工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在控制之中,即使发现了问题,也能立即找到出问题的环节。

     “规模化程度越高,肉品质量安全就越容易控制。”周光宏说。

     蔡体雯表示,到明年,南京的屠宰厂也将从现有的52家压缩至45家左右,以提高生猪屠宰的机械化、规模化程度。            本报记者 邹伟

     新闻提示

     广州“瘦肉精”,毒倒70人。继三聚氰胺、增白剂之后,“瘦肉精”成为人们近日关注的又一个食品安全焦点。

     记者昨采访获悉,自2003年起,南京就开始严格加强“瘦肉精”检测,迄今未发生过“瘦肉精”中毒事件。不久前,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全程控制”技术有望推广。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