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无抗奶概念超前惹风波(2)

2009/5/18 13:26:03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最后一张底牌

  “早在王佳芬时代,光明就希望通过无抗奶来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制造竞争壁垒,从而加强话语权,成为新的标准制定者。可以说无抗是目前的乳企争夺的最后底牌。”汤志庆说。

  龚妍奇也对记者表示,很多先进的东西都是由龙头企业来制定的,光明希望能推动新的标准的制定。

  “虽然光明在上海地区可以达到无抗奶水准,但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还是很难的。”陈渝说,他分析,目前中国散户养殖的奶牛占到60%以上,企业很难做到实时监测。目前抗生素使用很广泛,而解抗剂就可以把抗生素分解掉,这种事情很常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奶牛子宫和肢蹄病的患病率大约在40%和25%左右,抗生素在奶牛养殖行业已被广泛使用。“就目前而言,要做到无抗几乎是不可能的,无抗奶一般也是等奶牛用药之后的三到十天之后,药性消失后再挤奶,而一般的奶农是承受不起这些天的损失的,十天不挤奶奶农就损失上万元。”陈渝说。

  不过,除了给奶牛治病产生抗生素遗留之外,更多的是来自于奶农的自动添加,一位河北的奶农就曾对记者承认,添加抗生素主要是为了防止牛奶变质和检测细菌超标。

  “关键是,无抗生素的奶比有抗生素的每吨贵500元左右。”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2009年年初,光明加大了对无抗奶的宣传,在如今这个低迷的乳业市场,一家企业的份额增大也往往意味着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被夺走,“在市场极度不景气的时候,竞争更是白热化,势力也是此消彼长,这也是这场风波的源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