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东盟自贸区试金石:大米零关税(2)

2009/10/27 13:31:46 来源:网友

  寄望“中国力量”

  风灾在菲律宾导致粮食进口加剧,进而打击当地农业收入。

  为此,菲律宾官方宣布,菲律宾明年不实施大米进口零关税,稻米将被归类在“高度敏感清单”,关税维持在35%,作为弥补,菲律宾向泰国提供5万吨的免税进口配额。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的大米进口关税将于2010年1月1日取消。菲律宾此举,导致泰国的反弹。泰国商务部长彭席瓦(Porntiva Nakasai)发表声明,泰国无法接受菲律宾为了延后降低稻米关税所提出的年度免关税进口配额,并表示配额数量过少。

  泰国商务部副部长Alongkorn Ponlaboot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粮食是一个非常弱的产业,暴涨暴跌之间,产粮国家深受其害。2008年泰国曾筹划成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稻米输出国组织,制定统一价格,数以万计农民从中获益,“到今天也只是一个设想,没有实践”。

  东盟国家中,泰国、缅甸、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为粮食出口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为进口国。泰国成立“米盟”的动议,仅得到出口国的支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是个和平解决争端的机制,目前泰菲之间的争端能否解决,对这个和平机制是个试金石。Alongkorn Ponlaboot认为,更根本的因素,还是依靠“中国力量”。

  Alongkorn Ponlaboot口中的“中国力量”,意指中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容纳力。

  Alongkorn Ponlaboot表示,中国庞大的市场,是缓和东南亚粮食矛盾最根本的力量。另外,中国的投资力量,也是解决东盟诸国粮食危机的保证因素。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农业是最早获益的领域。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杂交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列为长期合作重点。2004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早期收获”计划。2010年自贸区建成,届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的产品中有90%以上实现零关税。

  卢肖平认为,虽然当前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特别是合作项目相对较小而且分散,“中国力量”在东南亚农业领域的施展,还大有余地。


(小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