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一棵蔬菜引发的通胀之争 会否恐慌性整体涨价

2010/5/26 13:37:50 来源:三农新闻网

 菜价高了,“进口费”涨了,“菜奴”、“果奴”冒出来了。通胀压力已经从专家口中的数字变为普通人的“体感”。

  是菜价上涨连累了CPI上涨,还是信贷发放过度引发全民通胀预期推高消费品价格?当消费者对CPI的“体感”与统计数据之间出现较大差值时,通胀真相究竟如何?

  蔬菜“元时代”

  蔬菜价格已经进入“元时代”。在近20种蔬菜中,至少1/3的蔬菜要价超过4元/斤,1元/斤以下的蔬菜几乎绝迹

  “去菜市场逛一圈,竟然很难看到1元/斤以下的菜。有些当季菜,比如苋菜,都是4、5元一斤。带100元出门买菜,经常兜里空空回去。回去一算账,连雇主都不相信钱用得这么快。”老家在安徽的熊芝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熊芝香是一名在上海打工的专职钟点阿姨,今年以来,每个月与雇主核对买菜的账单时,她就愈加清楚地感觉到“东西贵多了”。

  最近几天,她服务的几个家庭都经常吃蚕豆。“蚕豆卖4元5斤,几乎是菜场里最便宜的蔬菜了。”熊阿姨对记者说。

  一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称“原本不太在乎钱”的白领Emma最近也体会到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她在博客里抱怨:“茄子8元一斤,散养母鸡20元一斤,买两只鸡花了200元。现在花钱都觉得肉疼。”

  在联华超市蔬菜柜台工作的况女士对今年以来的蔬菜价格变化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她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过年后,蔬菜价格一直在上涨,她所在超市上架蔬菜的零售价比年初时平均翻了近一番。

  记者走访上海浦东新区多家菜市场,发现蔬菜价格已经进入“元时代”。在近20种蔬菜中,至少1/3的蔬菜要价超过4元/斤,1元/斤以下的蔬菜几乎绝迹。

  “全面通胀来了”?

  上海社会科学院商业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轮由房产转移到日常消费品的涨价是一种“恐慌性整体涨价”

  除蔬菜外,包括水果、粮油在内的其他食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继“房奴”出现后,最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自称吃不起蔬菜、水果的“菜奴”、“果奴”。

  南京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杂粮涨价比之蔬菜更为“凶猛”:“去年绿豆3元/斤,今年已经卖到11元/斤。前两天,家门口的超市还卖断货了。”

  王女士反映的情况得到有关专家的印证。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颇为感慨地总结:“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一个环节传导到一个环节。”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