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平抑蒜价要打“持久战”

2010/7/29 11:36:13 来源:新华网

    据7月26日《扬子晚报》报道,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大蒜价格从之前的6元一斤猛涨到10元一斤,在部分超市,甚至卖到12元一斤。

  针对暴涨的绿豆、大蒜等农副产品价格,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是给违规企业开出百万元之巨的罚单,接着又出台特别规定,拟对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等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但令人尴尬的是,绿豆和大蒜价格非但没有“应罚而落”,反而又一路飞扬,再创新高。

  如此重罚为何不见效果?原因很简单,大蒜、绿豆这类农副产品属于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的商品,他们只要不公然地去相互串通,恶意囤积,联手操纵市场价格,而是私下形成默契,你涨我涨全都涨,那价格部门也拿他们没办法。

  再加上大蒜、绿豆这类农副产品全国产量有限,“盘子”小,易于被资金操纵,回报快,获利巨大,调控声中轮番上演“蒜你狠”、“豆你玩”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仅仅是一时被资金“劫持”,也就罢了,但从目前情况看,炒家大有长期控制其产供销链条带的趋势。一方面,资金已经从先前的“包蒜地”发展到现在的“包地种蒜”,说明炒家已经开始布局明年的大蒜市场了;另一方面,从目前迹象看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都没有向好的迹象,大量资金正“走投无路”,亟须寻找出口,风险低、收益高的农产品市场无疑成了争抢的对象。

  这么看来,平抑大蒜、绿豆价格不能仅仅满足于临时调控,而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首先要把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利用政策杠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大蒜、绿豆这类农副产品的稳产;其次,帮助农民建立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把定价权还给农民,让农民从市场价中获得主要利润;最后,国家应着手建立相应的储备和平衡机制,及时动用储备或从境外采购紧缺的农产品,低利润投入市场,不给炒家可乘之机。(吴应海)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