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食品添加剂惹了谁?(2)

2010/8/6 9:38:23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谁制造了添加剂恐惧

    麦乐鸡风波后,有消费者质疑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低于发达国家。但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宋焕禄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适用范围和用量,都是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制定的。通过实验,得出食品添加剂ADI值,ADI值表示摄入某种物质的健康风险,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天摄入多少这种物质,对健康无害。宋焕禄说,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是类似的,只要按照标准生产的食品,都是安全的。

    上海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介绍说,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有一些部分比发达国家定得更高,适用范围的规定,也比一些国家限制更多。食品添加剂是伴随食品的工业化生产诞生的,中国的食品工业化比西方国家晚,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要比国外少很多。

    尽管食品添加剂在工业化食品中的应用有法可依,但消费者心中的阴影却难以消解。事实上,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都是非法添加化工原料事件,但消费者难以弄清非法添加与合法食品添加剂的区别,食品添加剂常常被“乌龙”。

    据了解,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食物中毒例数在200万人次以上,其中有相当比例是由违法使用非食用化工原料引起的,如2005年苏丹红事件、2006年瘦肉精事件、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等,造成了消费者的严重恐慌。

    另外,人为的投毒事件,也常常在人们的印象中被混淆成食品添加剂问题。2008年,日本消费者在食用河北石家庄一家企业生产的速冻饺子后发生食物中毒,在历经2年的调查后警方公布,这是一起人为投毒事件。

    当然,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在食品加工中也屡见不鲜。吉鹤立分析说,企业超范围、超剂量适用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几个目的:第一,掩盖食品加工工艺的缺陷。良好的食品加工工艺可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和良好的感官品质,但其加工设备投资巨大,或加工成本较大;第二,掩盖食品原料的缺陷。用劣质原材料生产的食品必然存在某些缺陷,如异味、颜色不正等,容易被识破。为掩盖此类缺陷,生产商往往会过量使用色素、着色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第三,生产商为降低生产成本。比如牛奶加水后,奶与水会分层,香肠等熟食的凝固性变差,为掩盖这类缺陷,厂家会大量使用增稠剂以保证食品的稳定,再加入过量的香精使其产品具有本身应有的味道;第四,掩盖食品的劣变。

    不过,吉鹤立认为,相对于食源安全,食品添加剂安全更加容易控制,所以,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并没有消费者想象的那么严重。宋焕禄带领学生进行的市场调查,也证明了吉鹤立的这个看法。宋焕禄告诉记者,他每年都要带领学生到超市购买火腿肠等肉类加工食品进行检测,被检测的国内知名品牌的肉制品,都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马志英所在在上海食品研究所,多年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控,在他参与跟踪的近十年,食品总体安全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感到恐惧,有一部分也是食品企业自己的营销策略造成的。很多食品高调宣称自己的产品不含防腐剂,但事实上,这样的宣传不过是偷换概念、多此一举。吉鹤立解释说,这些号称自己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午餐肉、烤鱼片和饼干等食品本来就不需要加防腐剂。“罐头午餐肉在加工的时候经过了高温霉菌,包装是真空的,所以不需要防腐剂。而鱼片、饼干等食物,因为本身含水分就非常少,不容易变质,所以也不需要防腐剂。”还有一些食品,由于包装工艺的进步,能够阻止细菌的繁殖,同样不需要防腐剂。

    吉鹤立认为,这样的广告,投合了消费者害怕食品添加剂的心理,也加重了这种恐惧。吉鹤立补充道:“该放防腐剂的产品如果没有放,我是不敢吃的。因为防腐剂的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恰恰是能够防止因食品腐败给人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但是,强调合法适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并不等于说食品添加剂用得越多越好。彭瑞衍尽管是食品添加剂协会名誉会长,但他仍然主张客观地看待食品添加剂。“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虽然不会影响健康,但它们中的大部分不是人体必须的物质,所以,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应该多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