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汇源上市5年来首亏7000万元 并购夭折伤元气(2)

2010/9/9 14:15:36 来源:新华网

  汇源半年报显示,因为推出新产品以及加强销售队伍建设,营销管理费用占比仍然高达44.5%,达到6.6亿元。换言之,公司的销量和销售收入的大幅提高,都是在牺牲公司费用控制效率的基础上获得的。

  中国品牌研究院一位研究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这个渠道为王的年代,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等饮料界大佬,对渠道的掌控能力非常强,直接面对商超终端,经销商更多地扮演了物流公司的角色,但是,以单品牌和品种销售的汇源,渠道建设并不好,正面临着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等竞争对手强大的渠道压力。

  汇源原本对经销商的管理模式可圈可点:由于汇源生产的是相对高端的产品,因此汇源只做A类卖点,要求经销商签订独家代理,现在对经销商采取买断销售模式,根据不同的城市,收取60万-150万元不等的货款,然后按价付货,并支付存放货款的利息,通过这种模式,牢牢把经销商抓在自己手里。

  但是,这种模式要严重依赖经销商才能铺货,在厂商和经销商“蜜月时”没任何问题。但是,一旦经销商不认可某种产品,厂商则要受制于经销商。

  事实上,汇源在品牌和产品延伸上的历史成绩并不让人满意,从“乳果丽人”到“水果丽人”、从“他+她”到“真鲜橙”、从蓝猫咕噜噜卡通饮料到奇异王果V-Plaus、从瓶装水到茶饮料、从醋饮料到乳饮料……汇源一共推出不下12个系列几百种产品,可是夭折的产品却是一个接一个。一系列新品的失败,加之新品推广成本也要高于成熟产品,因此原来的经销商拒绝推销新品。

  加上并购案时期汇源流失了大量经销商,汇源不得已展开新一轮招商,在新一轮招商中,经销商亦不愿独自承销新品,提出综合代理要求,这将直接导致经销商混战,是汇源绝对无法答应的,这又导致汇源招商计划失败。汇源不得不着手建立直销分支机构。

  然而,渠道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截至今年上半年,汇源果汁的534个销售办事处及30家直销分公司,约有8910名销售代表及4310名分销商,服务超过110万个零售网点。而今年3月,汇源果汁发布2009年年报时的相关情况是:2009年,汇源在销售网络覆盖的地区增设600个销售办事处,直销分支机构增至50家,新增加1.3万多个销售代表,服务于120万个终端售点。

  两相对比,今年上半年汇源销售代表大约减员4000人,裁员幅度约为30%,其所服务的零售网点缩减近10万个。招商情况不好,频繁更换物流公司,自建渠道又面临打内仗、效率低的问题。是以大经销商制为主还是直销为主,如何协调各地经销商和汇源办事处的关系,是汇源要直面的问题。

  达能毛天赐成汇源首席模特

  中国家族式企业管理,已经不是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在汇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虽然汇源已是一家上市的公众公司,但汇源并没有因为IPO实现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变,朱新礼的女儿、胞兄、胞弟等都在汇源出任要职。在和时代周报记者聊天时,一位汇源集团合作企业的老总开玩笑地说,汇源集团高层开会简直就是开村委会。

  不仅如此,汇源在全国的分厂厂长和大区经理基本上都是山东人,在汇源,“山东帮”和“非山东帮”的内部斗争就没有消停过,甚至山东帮内又分为沂源帮、菏泽帮、济南帮等,在内耗中,汇源的管理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民营企业上市后,通常会造就一批亿万、千万、百万元级的富翁,但是朱新礼通过资本市场做大汇源,却并没有让身边的团队共同富裕,汇源上市后真正受益的只是朱新礼以及他的家族,激励措施缺位,直接导致了汇源中高层领导频繁变动。

  在这位老总看来,朱新礼这类的企业家,乡土观念重,讲义气,身上有着浓厚的江湖大哥气质和英雄主义色彩,在企业的创业时期,确实可以笼络一大批人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走,但是一旦企业做大,这种气质又成为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桎梏。

  在汇源发展的18年里,汇源先后与德隆、统一、华平、达能等重要伙伴合作,但无一例外,没人可以介入汇源的核心管理,达能派驻到汇源负责战略规划的副总裁毛天赐就曾对达能方面自嘲“我是汇源的首席模特”,除了一些需要露面的场合,他在汇源并无用武之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