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龙川18万亩油茶喜获丰收 产值预计达1.5亿多元

2010/12/15 14:01:25 来源:河源日报

  油茶产业已成为龙川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今年以来,龙川把发展油茶作为一项特色、富民产业大力推进,采取有效措施,将油茶树变成“摇钱树”,把油茶林变成“绿色银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其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18万亩油茶产值 预计将达1.5亿多元

  眼下,龙川的上空飘着浓郁的茶油香味。

  走进龙川县的赤光、回龙、黄石、麻布岗等油茶种植大镇,油茶丰收在望的喜人场景俯拾皆是:农户家门口的晒谷坪铺满了油茶籽,妇女们正在喜笑颜开地将茶壳挑出来;榨油坊的门内门外堆满了成袋晒好的油茶籽,老少爷们开始了一年一度忙碌的榨油工作。而在榨油坊的一角,摆放着一缸缸飘着清香的茶油。

  据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油茶办”)统计,今年全县18万亩油茶收成喜人,按最保守的算法,产量将达225万公斤,按照目前每公斤70元的市场价计算,今年油茶产值将达1.5亿多元。

  “今年总体来讲油茶既丰收又增收了,价钱卖得特别好。”龙川县油茶办主任邬明强笑着表示,油茶作为龙川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着力点。

  农民种油茶盖起了新楼

  油茶种植大户——龙川县赤光镇再生村村民张远民的发家致富之路也印证了邬明强的说法。

  截至12月12日,张远民的榨油坊开坊一个星期来已经生产了750多公斤的茶油。换一种算法,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70元计,张远民的榨油坊已经“榨”出了5万多元的“人民币”。

  “今年的总产值有30多万元,除去成本等各项开支,大概也能赚10多万元。”张远民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很灿烂。据他介绍,5年前他承包了村里300亩老茶树山,经过嫁接和改良,再请人加强管理后,满山的茶树成了他的山上“绿色银行”,张远明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而鼓起了腰包的张远明,花了20多万元在村子里建起了一栋两层半的小洋房。

  种油茶不仅让张远明尝到了甜头,龙川县回龙镇8个村1.2万多村民也尝到了甜头。该镇岐岭村村民、油坊老大吴水林就靠榨油赚了钱。今年66岁的吴水林50多年前就是该村榨油坊的师傅,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将村里的老榨油坊买回来经营,给村里的老百姓榨油。在经历过无油可“榨”的10多年光景后,近年来,吴水林的榨油坊又“火”了起来,近两个月一直“忙得停不下来”。虽然每榨一坊油只收取20元的加工费,但两个月下来也能赚1万多元。

  “农民种茶的积极性较高,油茶产量年年攀升。”回龙镇镇委书记张国东说,全镇共种植油茶8400多亩,9成以上都集中在东北、大塘、罗丰、罗中、岐岭等8个村,估计总产量将达330多吨,产值近1000万元。也就是说,上述8个村的2200多户村民,平均每户种植油茶可增加收入4000多元。

  “绿色崛起”擦亮“国家级油茶示范县”招牌

  那么,龙川是怎样将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将茶树变成“摇钱树”的呢?

  11月23日举行的龙川县扶贫“双到”农产品加工基地合作开发签约仪式给出了最生动、最直接的答案。该基地是我市首个纯“农”字号加工基地,主要发展农产品商贸物流、油脂和肉类加工、农产品研发、农产品展销、“农家乐”和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对加快该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最主要还是得益于龙川县党委、政府实施的‘绿色崛起’政策。”邬明强由衷地说。

  发力于“国家级油茶示范县”,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农业大县,龙川县在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奔康的大事上,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产业,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奔康,实现龙川“绿色崛起”。 而发展油茶产业则是龙川县委、县政府实施“绿色崛起”的一个强有力的突破口。

  据悉,在发展油茶产业上,龙川县党委、政府一开始就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油茶发展,成立了以县长何伟强为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龙川县油茶产业的意见》;积极探索油茶发展模式与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山地,与企业开展股份合作;与“双到”扶贫新举措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扶持油茶种植。

  经过努力,截至11月底,该县已成功引进8家油茶种植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种植油茶。据统计,从去年冬至今年11月底,全县新种优质高产油茶近4万亩。目前,一个依托企业带动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