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宁夏推进地方立法进程 六大机制保障食品安全

2011/7/17 6:35:37 来源:法制日报

  据新华社电 记者马俊 任玮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针对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推进地方立法进程,探索建立起比较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今年,自治区政府又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列入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好转,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饮食安全。

  自治区食安委办公室主任薛塞峰说,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只是“国家下文件,地方转文件”,必须做到“文件下来,人要下去”。今年1月,宁夏调整充实了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由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担任主任,成员扩大到21个厅局和5个地级市政府。

  为了督促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把食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宁夏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已连续6年对各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进行考核。

  据了解,目前,银川市各级政府、部门上交的食品安全“考卷”与官员政绩直接挂钩,每年考核排名倒数第二的县(市、区)将受到“黄牌警告”,考核倒数第一名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将被约谈检查。“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形成。

  为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自治区食安委分析认为,问题乳粉、“地沟油”和餐厨垃圾、小作坊和食品摊贩、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是近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此,宁夏围绕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探索实施新办法进行定点打击和专项整治。

  为防范餐厨垃圾回流餐桌、提炼地沟油或用于畜禽养殖等违法行为,银川市加强了对餐厨垃圾的集中处理,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目前,银川市的餐厨垃圾集中回收率达60%,回收的垃圾100%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薛塞峰说,银川的做法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宁夏计划3年内在所有地级市实现餐厨垃圾统一回收处理。

  宁夏还加大了对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打击力度,实现了全区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企业食品添加剂备案率100%。工商部门在商场、超市和食品添加剂经营户推行专人保管、专柜存放、专人使用、专册登记和准确计量的“四专一准确”管理制度,对非食用物质进入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环节进行依法查处。

  为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确保执法工作有据可依,宁夏近年来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法规,2010年3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部地方性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对监管部门的职责和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银川市计划今年出台《银川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在全国首次提出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从事畜禽养殖业不得使用餐厨垃圾饲喂畜禽,切实保证餐厨垃圾不再回流到餐桌。此外,宁夏还出台了胡麻调和油、枸杞茶等一系列地方食品标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了更多依据。

  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齐同生说,宁夏将着力构建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风险监测机制、应急保障机制、诚信建设机制、宣传教育机制、举报奖励机制等“六大机制”,切实解决好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