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广州日报:被妖魔化的“红烧肉添加剂”

2012/5/15 11:15:02 来源:广州日报

    最近,一种"红烧肉添加剂"成了热门话题。新闻报道中宣称这种它会使红烧肉很香,"吃了还想吃,跟罂粟一样",还指出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添加剂",使用了氯做催化剂,而氯到了胃里会成为盐酸,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

    随着食物保存技术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把各种调味料调配好再出售的"复合调味料"赢得了很大的市场。火锅底料、香辣酱可以算作这类调料的先行者,而鸡精则是通用的复合调味料。像回锅肉、酸菜鱼、麻婆豆腐、鱼香肉丝之类的传统名菜,也有了相应的专用调味料。使用这样的"食品添加剂",没有经过特别学习与训练的人,也可以做出"相当不错"的菜来,足可以满足一般人的口味要求了。

    所谓的"红烧肉添加剂"也是这样的一种复合调味料。根据媒体报道,它的配料是"味精、食用盐、葡萄糖、淀粉、甲基环戊烯醇酮、氨基酸、香料等".除了甲基环戊烯醇酮是一个公众陌生的名词,其他的都是常见的调料。而甲基环戊烯醇酮也是一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香料。

    从成分的角度说,只要这些原料是合格规范地生产出来的,就不会有安全性的问题。作为精心调配出来的调味料,"吃了还想吃"是很正常的结果。就像名厨烹制的美食,自然是会让人"吃了还想吃".如果说某个人做的菜让人"吃了就不想再吃",无异于骂人了。把"吃了还想吃"理解成"跟罂粟一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论。就媒体列出来的这些成分,还没有哪一种具有成瘾性。

    公众最怕的还是"合成添加剂"中的"有毒成分",而新闻中的专家还煞有介事地摆出了一堆氯的"知识"来说明它们的危害。实际上这堆"知识"错误百出。首先,氯是一种氧化性很强的物质,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就是不与反应物发生作用。其次,氯气在水中变成次氯酸,在光照或者加热的条件下都会分解,只留下盐酸。即使是这些调味料中存在着氯,经过烹制红烧肉的加热过程,也无法留下。氯气在水中分解之后剩下的是盐酸。盐酸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酸碱调节剂,而人体所分泌的胃液本身也就是盐酸。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