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勾调白酒标清“食用酒精”才能明白消费

2013/12/24 14:12:29 来源:消费日报

  有无“食用酒精” 标签要注明

  用食用酒精生产酒但在配料表中不标注“食用酒精”,这一白酒业的“潜规则”或将消失。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严格规范白酒标签”。《通知》特别强调,食用酒精勾调的白酒,其配料表必须明确标注食用酒精等成分或生产方法,“不准将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标注为固态法白酒。使用食用酒精勾调的白酒(液态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须标注食用酒精、水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得标注原料为高粱、小麦等。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食用酒精等勾调而成的白酒(固液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须标注使用的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等内容,不能仅标注为高粱、小麦等。”

  谈“精”不必色变

  使用食用酒精勾调被广泛运用于白酒生产中,然而以前酒企在产品的相应标签中并不明确标注“食用酒精”,这被视为白酒业的一大潜规则。

  一位酒企人士透露,“行业都是这样,或怕引起消费者敏感,中低端酒大多是液态法或固液法白酒,但并不标注使用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的标注,对中低档白酒的影响会比较大,因为一旦标准严格执行,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减弱。虽然食用酒精本身没有问题,也是粮食酿造的,但消费者对食用酒精还是比较忌讳。”白酒行业专家赵义祥指出。

  消费者为什么对“食用酒精”这么敏感?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把曾经工业酒精喝死人的罪过加在了食用酒精的头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白酒市场患上了酒精恐惧症,甚至谈酒精色变:生产者不敢说用酒精勾兑。

  记者通过对食用酒精概念的查找发现,很多资料将食用酒精的分类列在了食品下面。食用酒精到底是什么?食用酒精与消费者饮用的白酒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据可查的资料显示,食用酒精又称发酵性蒸馏酒,主要是利用薯类、谷物类、糖类作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发酵等处理而得的供食品工业使用含水酒精,其风味特色分为色、香、味、体四个部分,也就是指蒸馏酒中醛、酸、酯、醇这四大主要杂质的含量,不同的口味和气体会使蒸馏酒的风味不同。

  通过对食用酒精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通常所说的白酒和食用酒精的基本概念是吻合的。从这个定义中也可以发现,食用酒精必须是以薯类、谷物,或废糖蜜为原料,必须通过发酵法酿造。食用酒精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苯类和甲醇。因此,消费者对食用酒精的恐怖可以说是一种误读。

  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宋书玉曾呼吁:“消费者不要谈‘精’色变。”据了解,国标GB/T20822-2007规定,白酒酿造分三种类型:固态法、液态法和固液混合法。简单地说,固态法是由粮食酿造的;但采用液态法和固液混合法生产的白酒中,都有“食用酒精”的成分。

  他介绍,大多数用食用酒精调配的酒是安全的。首先,现在的酒精也是玉米生产的,只是其酿造工艺与中国传统的酿酒工艺不一样。用食用酒精调配白酒味道可以保持稳定性,不会四季不一样。 “由于酒精勾兑成本低,售价相对便宜,也能满足更多消费群体的需要。”宋书玉说。

  标签应通俗易懂

  放眼目前琳琅满目的白酒,包装上“原料”一栏绝大多数为水和各种粮食。消费者也反映,超市里也就十几元一瓶的红星二锅头标明用了食用酒精,这显然与行业高达七成的酒精勾兑比例相悖。

  白酒酒精勾兑并非秘密,令人质疑的是,酒企采用何种生产工艺,为何不能在包装上写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