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冰糖橙充褚橙高价卖 网络造假成为“重灾区”

2014/11/5 9:26:56 来源:广州日报

   适逢秋天丰收季节,瓜果特产陆续上市,其中的造假现象也层出不穷。云南特产褚橙还挂在枝头,多地市场已经有所谓的早熟褚橙上市销售了;号称“五常米”的大米,在部分广东市场上的批发价还不及普通的本地产大米。追本溯源,均是假货。品牌商家、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警惕假特产,网络购物不能盲目贪便宜,应关注生产地的授权证明。

   记者 井楠

   对于褚橙,记者从褚时健公司了解到:今年正式上市的时间是11月4日,但在此之前的10月中旬,多个电商网站、南方多地的零售市场就有褚橙出售,美其名曰“早熟褚橙”;但当时,褚时健公司的真正产品还挂在树上。

   东北米装成“五常米”沾光

   记者从褚时健公司授权的电商销售点本来生活网了解到:今年褚橙最便宜的电商预售价格也要15.2元/斤,零售市场价格应该更高。但记者观察10月上市的“早熟”产品,价格从10~20元不等,绝大多数都在15元/斤以下。

   除了“褚橙”,记者了解到,市场上造假的知名特产、高档农副产品,数量众多。近期,市民、品牌企业投诉最多的就是五常米。

   记者在东莞粮油批发市场了解到,高达四分之一比例的商户档口都有“五常米”销售,但价格差异却超过4倍,便宜的五常米只有3.9元/斤,要比部分广东产大米的价格更低;而较高档的“稻花香”,价格高至18元/斤。就在同一档口,同是“稻花香”,价差也高至1倍。

   多次接受记者采访的罗老板也承认:“我们这些卖18元的米,确实是几个老板在东北五常租地种植的;但便宜的产品,都是直接采购自东北当地的米厂;米厂里的米,基本是多地大米掺杂起来的品种。所以包装成‘五常米’,是为了沾沾光、卖个好价钱。”

   网络造假成为“重灾区”

   与珠宝市场类似,电商业务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平台成为了知名特产造假的重灾区。比如“褚橙”,被生产企业授权售卖的电商本来仅有两家,但实际上,在褚橙上市前、(去年)上市后,就有很多农副产品、生鲜产品网站也卖“褚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冰糖橙冒充的。

   记者了解到:电商平台的特产价格本来就比普通零售店的价格更便宜。但对于业内人士、专业人士来说:“品牌”造假,属于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更加详尽的管理法规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一经查实的造假行为,应该重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