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黑”粘豆包流入沈阳市场 添加剂工人随意加

2014/12/15 9:39:34 来源:辽沈晚报

  白色、黄色、褐色的粘豆包,还有金黄色的粘火勺,色泽不同,形状各异,看上去令人很有食欲……如果告诉你这诱人的粘食制品产自于一家黑加工点,你会做何感想?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经过多日的跟踪调查,发现这家黑加点每天加工大量粘食制品,销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农产品交易中心、于洪区东湖和皇姑区亚明等市场,并从这里流向市民的餐桌。

  12月12日,沈阳市于洪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依法取缔了这家黑加工点,现场查获的数千斤粘食制品被销毁。

  市民举报

  僻静院落藏着个黑食品加工点

  读者王先生爆料,因工作关系,他时常到沈阳市于洪区洪湖北街90-5号。这是一个僻静的院落,院里有前后两座小楼,黑加工点就在大门口边的那座三层楼的一楼。

  开始,王先生并没在意院子里都有些什么,一次无意发现引起他的注意。一天,位于大门口小楼的山墙边铁栅栏门开了,有人往外搬成塑料袋的东西装到一面包车上,透过塑料袋,看到里面装的是一个个带色的圆东西,出于好奇,王先生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粘豆包。

  因为常出入大院,王先生走进铁栅栏门,没想到里面别有洞天,是一个加工点,不少男女身着脏兮兮的衣服,徒手加工粘食制品,一个大蒸箱里还冒着热气,成品就放楼边一个用铁网做围挡的棚子里,在一格格的架子上自然冷冻,而院子里是土地,有风或有车进院就会尘土四起,如此环境怎么能生产入口的食品呢?

  现场直击

  现场一:装袋的成品堆放在地上

  12月7日至9日,按王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以准备订货和取样品为名,先后三次来到洪湖北街90-5号的这家黑加工点。

  走进90-5号大院“敞开”式的大门,院内浮土加石子的路面,步行都能带起阵阵灰土。门边小楼山墙边有一个铁栅栏门,门里是一个半地下的楼梯,这里就是王先生所说的那家粘食制品加工点。下楼梯继续前行,推开一扇粘手的“黑”门,里面就是加工点的生产车间。

  加工点内到处黑乎乎,环境脏乱不堪,工人们身穿沾满面粉的各式便装,那双“多能”的“面手”更是什么都能干……

  走近那扇铁栅栏门,记者看到门里再没有别的封闭式门,屋里与院内土地面是“贯通”的。见铁栅栏门是半开的,记者便沿半地下楼梯走了进去。在半地下楼梯边的地上,许多已装完袋的各种粘豆包就堆在地上,还有不少成袋的粘火勺也放在那里。在一个台板上放有许多成塑料箱的豆包馅,被“半露天”地裸放在过道里,台板边一个大蒸箱里还正冒着热气。

  现场二:裸露在“通透”的棚子里

  在与铁栅栏门平行那个半地下楼梯的上边,就是成品自然冷冻的棚子。这个棚子是建在小楼的外墙边,四周是用铁制网状物做成的围挡,从外面看上去像是一个小房,但那网状围挡里就是一个“通透”的环境,成品在自然冷冻的同时,也“自然”地接受着尘土的“洗礼”。

  棚子里,一名男子正将刚出蒸箱的粘豆包连铁盘子一起,裸露地放到设有一格一格的架子上冷冻,在一个台板上还堆了不少刚做完的粘火勺,棚子的地上装袋的粘食制品堆得像小山。

  现场三:墙长毛 机器脏 地粘脚

  沿着半地下的通道前行,不远处的左手边有一个门,推开那扇铁门,里面就是加工点的生产车间。记者环视四周,加工点里是大屋套小屋,大门过小门,屋顶四壁暗黄,遍布黑斑,一些地方的墙皮还长毛脱落,满地散落的粘米面和豆包馅直粘脚。

  在一台和面机旁,一男子正在用他那双“面手”不时伸进机器里搅和着,而这台和面机已脏得难见“真容”。在和面机的对面还有一个炕,炕上放着几件破棉大衣,还有几条脏被子,下面盖着几个正在发酵的粘米面大盆。

  与和面机一墙垛之隔,还有一台搅豆馅机也正在工作中,搅馅机器紧靠在墙角,两侧墙体已满是黑渍,脱落的墙皮随时都有可能掉进添料口,那机身脏得更是令人作呕。

  搅馅机边,一女子徒手在添料口、出馅口、接馅盆之间不停地忙乎着。

  现场四:食品添加剂工人随意加

  在与工人交谈时,一个铁盘子上放着一袋“蛋白糖”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一种增甜的食品添加剂。据了解,这种“蛋白糖”是蔗糖甜度的200倍。

  这时,搅豆馅的男子用一个勺子往馅里面加“蛋白糖”,很随意。记者问:“这东西就这么加啊?”男子显得很不在乎地回答道:“看着加呗,差不多就行,多点少点也没什么”。

  记者注意到,“蛋白糖”的袋上标注说明,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7克。用法:减少蔗糖用量,用其代替。注意事项:苯酮尿症患者不宜使用。

  现场五:“多能”的“面手”啥都干

  黑加工点里有十三四位女工,还有五六个男的,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屋里干活,但共同的特点都徒手操作,且一手“多能”。

  十多个女工主要是包粘豆包和团馅,分别在三个屋里干活。有两个男的在一个较大的屋里负责泡生米,有几个男的则在另一间小屋里做粘火勺,还有几个负责和面、搬运和冷冻成品等。

  二十多个男女工人穿着脏“便装”,都有双“多能”的“面手”,干完这个又去忙那个,不变的总是那双沾满面的手。

  听说记者要买点“样品”,一名正在包粘豆包的女子拿起货,过完秤接过记者的一百元,找完零钱后又用手接着包粘豆包。

  听说记者准备要进货,一位自称陈(音)老板的中年男子热情接待了记者。他说,他家的粘豆包销路很好,如果要拿货的话会给批发价。

  跟踪调查

  “黑”粘豆包流入“南五”等市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