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福建邵武查获9吨滥用焦亚硫酸钠浸泡“毒笋”

2015/4/10 16:3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前正是竹笋采收季节。竹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深受百姓喜爱。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让竹笋保持新鲜“卖相”,竟用化工原料熏制或浸泡加工鲜竹笋,使原本美味、原生态的竹笋,成为餐桌上的“毒笋”。

福建省邵武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日通报称,为了整顿竹笋市场,于近日联合公安部门开展调查、主动出击,通过排查,查获了一起加工制作“毒笋”案件,并查获9吨滥用焦亚硫酸钠浸泡的“毒竹笋”。

据执法人员介绍,加工窝点从外表上看来是两间破旧的民房,房间里摆放着大量的塑料桶,塑料桶中,白嫩的鲜笋泡在浑浊的液体里。屋角塑料布下则存有大量的焦亚硫酸钠和连二亚硫酸钠。

经清点,执法人员现场查获加工后的竹笋160桶共9120余公斤、焦亚硫酸钠22袋共550公斤、连二亚硫酸钠3桶450公斤。

执法人员当即对不法业主黄大木进行突审。据其交代,他于2015年3月21日开始租用邵武市通泰办事处良种场加工水煮笋;先后从顺昌及邵武周边农户那里,收购了近9000元的竹笋。

经抽样检测,该批次竹笋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反应后的残留物)每公斤含量高达23克。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每公斤食品的二氧化硫含量不得超过0.05克,这批竹笋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标逾460倍。

执法队员介绍说,焦亚硫酸钠属于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用作防腐剂、漂白剂、疏松剂,但只限于熏蒸,不能以浸泡等直接接触物体的方式进行使用;人体如大量摄入焦亚硫酸钠可引起肝肾伤害,严重的会造成急性中毒。

在查获的这批竹笋中,当事人违规使用焦亚硫酸钠浸泡鲜竹笋,进行直接接触漂白。由于执法人员的及时查处,该批有毒竹笋未流入市场。

目前,此案因涉嫌犯罪,已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审查。(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