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酒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000/12/29 0:00:00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网
上半年,我国的白酒、啤酒、葡萄酒这三大酒类产销效益拥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白酒总产为222万吨,比同期增长近1%,啤酒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比同期增长7.6%,今年有望赶上美国,并将长期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葡萄酒产量超过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1%。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扬。首先,作为国酒的白酒,虽然一年来不断受到人们消费习惯改变的冲击,但其稳固的消费群体依然庞大,在骨干地区和骨干企业的优势带动下,其生产规模尤其是效益规模在近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最主要的是该行业几年来持续的结构性调整初见成效,形成了生产布局和生产份额向少数几个生产大省集中,品牌划分使得名优酒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认,骨干企业的阵营更加稳固,产量、效益继续上扬。白酒效益回升主要是得益于这些骨干企业和品牌产量、效益的较大增幅。1-6月份白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占了酿酒行业的一半,比同期增长6.4%。其次,啤酒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部分龙头企业成功走出跨地域、低成本扩张的路子,众多企业群体以集团形式,通过兼并或重组实现产量的集中和骨干企业的规模经营。其中青岛、燕京、珠江这三大集团今年一季度的产量、利税总额均列全国同行的第三名。但和白酒格局类似的是,多数的啤酒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较差,行业的亏损面积已达40%以上,说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再次,随着“葡萄酒热”的降温,市场规则的严酷再次凸现,诸多中、小企业纷纷退出竞争,而以张裕、王朝、长城为代表的部分民族品牌地位愈加稳固,带动了全行业生产和效益的较大增长。目前上述三个品牌在国内的占有率已接近45%左右。当然,许多洋酒品牌也终于在几年起伏跌宕中站稳了脚跟,市场份额正趋向缓慢增长。
今年,酒类市场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低度、营养、多品种”是白酒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白酒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会进一步下降,而部分名优白酒将进一步分割市场,巩固其骨干地位。啤酒行业的总产量继续稳步增长,骨干企业的经济效益结构上扬,所有制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加入WTO后,洋酒对白酒、葡萄酒的冲击会加大,这些企业应抓紧制订应对策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