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知名基因专家质疑“基因食品”

2001/2/13 0:00:00 来源:北京晚报
  编者按 新知特刊1月29日在“长廊”版中刊登了新华社驻伦敦科学记者王艳红的文章“人体不需要额外补充核酸”,文章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读者纷纷来电、来函对文中外国专家的观点表示怀疑。

  据了解,国内生物学家对“核酸”在营养中的争议也非常激烈,并不像有些媒体、厂商所宣传的那样。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项目执行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杨焕明教授日前对所谓的“基因食品”也提出了质疑。请看新华社记者李斌的报道。

  在杨焕明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一张报纸的版面正中登着一幅杨教授与别人合影的照片。“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拍的,未经我同意就用于商业目的。”对于这种打着“基因”大旗的伪基因现象,杨焕明表示愤慨和抗议。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草图”的绘制完成,一股“核酸”热忽然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基因食品”一时间充斥着大小媒体,屡见报端。杨焕明说,基因无疑和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人类所有的疾病都直接或者间接和基因有关,但是从科学角度看,所谓人体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他分析说,人类生命由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4种基本物质组成,核酸是基因的载体。人们每天都在吃“基因”,只不过通过消化系统的酶将原来的基因分解成人体能够吸收的核酐酸等并不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这4种物质中,除核酸外,都是要从人体外吸收的。人体缺的是营养,而核酸不可能缺。

  “某些广告上说人老了或得病,制造基因的能力可能会减弱,这更是无稽之谈。我要问,人得了肿瘤,肿瘤细胞里不就有基因吗?但得了肿瘤的人,肿瘤长得很快,这不就说明基因生成的能力很强吗?事实上,除了几种特别的遗传病会影响基因生成外,人最不缺的就是基因。而得了这些遗传病的人,一般出生不久就死了。”

  “另外,这吃进去的‘基因’也不可能使你增长什么,因为它不会带入什么信息。”针对老年人急于补充营养的心理,这位教授指出,最重要的是平衡膳食,没有必要购买高价的所谓“基因食品”。

  同时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的杨焕明,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项目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和其他中国科学家一起顺利完成了我国所承担的1%的测序任务,为我国跃上生命科学之巅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