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上海开始建立我国首家农业生物基因综合库

2001/2/20 0:00:00 来源:新华网
记者最近获悉,上海投资4100多万元开始建设中国国内首家农业生物基因综合库。农业界人士说,最具全国市场开发潜力的种子产业,将以这个基因库作为育种材料的来源。

总建筑面积超过3300平方米的上海农业生物基因库,设于上海农业科学院内,将保藏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动物生殖细胞、微生物菌种和植物基因工程材料五大类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同时还将开设一系列的实验室和数据库,进行种质资源的评价、交流和开发利用,并通过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基因库主体建筑物计划今年年底竣工。

据主持这一基因库建设的科学家介绍,规模最大的将是种子库,计划保存5万份种子,分长期、中期、短期三库存放。长期库贮藏温度为零下18摄氏度,相对湿度40%左右,预期保藏寿命50至100年,所藏种子一般不向外分发。中期库预期保藏寿命十年左右,为流动样品库,所存种子可分发、评价、鉴定和开发。短期库保藏寿命二至五年左右,为工作库,所存种子经常进出。其它如植物离体材料等,将采用液氮超低温保藏等多种存放方式。

上海的这家农业生物基因库,将以上海以及长江中下游地方生物资源为其特色。目前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正在展开。科学家们用多种方式使各地优良农业种质资源尽可能会集这一基因库。据他们说,凡有偿提供资源者,今后将有偿使用其所存入的这一部分资源;无偿提供者,无偿使用。尝试使用会员制,开展“种子银行”业务,“利息”是会员可使用的库存资源放大一倍。还将与云南、北京等外省市进行资源等价交换。对于专利资源,将实行收费保藏,为其知识产权提供安全保障。

据科学家说,目前上海全市拥有的农业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粮食作物和园艺作物各为1.5万份,食用菌菌种近2000份,猪近500份,鸡2300份。新中国建立后上海曾进行过三次农业品种资源收集整理,挖掘抢救了罗汉菜、香稻等一批临近灭绝的珍贵资源。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大部分资源不得不由育种者个人以简陋方式保存,损失较大,资源评价无法展开,极大影响了上海农业新品种的开发,也使农业科技力量雄厚的上海长期形成不了相对独立的、面向全国市场的种子种畜产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