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食流通“绿色通道”南热北冷值得关注

2001/10/23 0:00:00 来源:网友
  今年6月起,吉林省正式启动以“网上签约交易、统一物流配送”为核心的粮食电子商务“绿色通道”,但却出现了“南热北冷”的现象:南方粮食销区积极响应,而吉林粮食主产区却反应映平淡,大部分产粮市县甚至还没有运用这一新交易、流通方式的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迥异的态度不仅说明南北方观念的差异,还体现了粮食电子商务在“清除粮食交易腐败”方面的艰难程度。
 
  今年6月8日吉林省开通了“中国金粮网”,并与大连北良公司等单位合作,成立了网络交易配送公司,在大连北良港设立了交割粮库,通过综合利用世行粮食收储中转项目、北良港散粮运输码头和散粮运输专用车等设施,为网上交易提供配送服务。

  许多南方粮食加工、商贸企业已发现粮食配送的巨大市场和利润。中润集团正在计划与吉林省合作,担负起吉林粮食在福建省的“再配送”业务。同时,广西防城港、湖北武汉等世行贷款项目周转库都对参与吉林粮食统一配送、启动空库态度积极。此间专家认为,如果这些项目库能够统一启动,一种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新型粮食流通体系将建立起来,这不但可以稳定销区粮食市场、销区粮价和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还可最终稳定产区的粮食生产。

  但吉林省多数县市和粮食购销公司都对电子商务“冷眼相对”。目前,全省仅有200个公司成为网上交易的会员,并且仅有公主岭、梅河口、永吉等以县为单位上网。目前吉林省玉米车板价在1080元/吨左右,但在已入网的会员中,大部分在网上开出了1100元/吨的价位,有的甚至开出了1200元/吨的“天价”,等于挂出“拒绝网上交易”的牌子。

  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粮食收储公司虽然早已上网,但到目前,全公司40多万吨的玉米销量全部是按传统的“库内车板交易”、“先款后货”的方式完成的。这个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森认为,在目前条件下运用电子商务,粮食购销公司感到诸多不便。第一,目前的粮食交易都在库内进行,粮食购销公司不担负运输费用。如果运用电子商务,粮食交易将在大连进行,粮库没有这部分短途运输费用,目前也得不到当地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支持;第二,运用电子商务,增加了结算和配送的中介,产区购销公司对电子商务中粮食交易的安全性表示怀疑;第三,今年销售形势比去年好得多,目前每吨玉米的库内车板交易价在1070元左右,今年完成销售任务没有问题,没有必要采用新方法售粮。

  吉林省粮食局综合处处长沈启地说,产区态度冷谈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将杜绝粮食交易的暗箱操作,企业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灰色收入”渠道被堵。另外,持续干旱可能致使今年东北玉米大幅减产,主产市县主张停售待价,这也是各粮库拒绝或拖延上网销售的原因之一。但据吉林省粮食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省粮食库存仍在300亿公斤,其中“超期储存粮”约100亿公斤,如销售不积极,部分“超期储存粮”将陈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