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打好食品药品“保命战”!

2004/3/15 0:00:00 来源:烟台日报

  “3·15”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专门就“食品药品需要诚信消费环境”的话题采访了众多市民,广大市民急切呼吁:全社会要动员起来,坚决打好食品、药品的“保命战”。

  食品:小超市成“漏网之鱼”时间:3月12日上午地点:幸福祥和小区附近

  采访对象:在某厂从事会计工作的汪女士和苏女士

  谈到食品卫生,汪女士气愤地说,现在小区里的个别小超市竟成了假冒伪劣食品的窝点。据她观察发现,一些大型超市还不时有人去检查,可小超市却成了执法部门的“漏网之鱼”。

  汪女士告诉记者,她有一次从自家楼下小超市花2元钱买了4袋酱油,回家后打开一袋装入瓶中,另外3袋存放在柜子里。几天后,汪女士发现装进瓶子里的酱油长毛了,而没拆过封的3袋酱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袋。

  汪女士的同事苏女士则担心地表示,现在很多食品都贴上了“QS”标志,但是不法商家利用标签作假也不是难事,现在真不知道如何分辨哪些产品是合格产品了。

  “真正合格的产品就是贵点也买。”许多市民谈到食品诚信经营时,纷纷表示,由于目前黑心食品令人触目惊心,希望有关部门开展的食品卫生检查更彻底、更严密,要坚决查处那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保证消费者身体安全健康。

  药品:不顾患者生命健康时间:3月13日上午地点:市区大海阳路附近

  采访对象:下岗职工翟女士和某快餐店老板

  翟女士说,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女儿,常为有腋臭而苦恼。为给女儿治病,她便从西南河路一家药店买了一种专治腋臭的药,谁知搽了两次后,女儿双臂竟出现大片红肿,“痛得要命!”药店紧急联系厂家后,厂家答复说是孩子的体质有问题。但是药品说明书上“禁忌者”只列了肾病、肝病等病人。“孩子健康得很,怎么能说体质有问题呢?”

  某快餐店一位杨姓老板给记者讲述了一段“治疗半身不遂”的“离奇”遭遇。她年近七旬的母亲一周前得了半身不遂,虽经多家医院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前两天,因为母亲排不出小便来,她便在某药店售药员的建议下,买了一种130多块钱的药。哪知拿回家一看,该药竟是一种治疗男性性功能的保健品。

  保健品:虚假宣传何时了时间:3月14日中午地点:市区上夼西路路口

  采访对象:退休干部张震华和部分群众

  说起保健品的效果如何,家住上夼西路的退休干部张震华老人激动地说,现在的保健品宣传太夸张了。什么“增高仪让人增高,减肥茶让人苗条,视力保健品也让人们的视野更清晰”……事实上,连正规的药品也没有这么“神”的功效。如此宣传,“不过是在变着法儿骗人罢了!”

  在路边卖冷饮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上午,她在黄务小区附近的路边看到,几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正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不时为过往的中老年人免费量血压,并在他们的手腕上戴上一个保健仪,称只要经30分钟的治疗,就可降低血压。李女士感觉不错,便掏出280元购买了一台。回家一用才发现,保健仪不但没有疗效,而且连手腕也被电流击红。家人翻看商品的包装后,疑惑不已。原来,包装盒上连个中文也没有。

  一位家住塔山脚下的王姓市民告诉记者,一年前,他花了1080元为女儿买了6套XX牌的助长膝套,使用至今,女儿也没见长高,而那个专卖店早已是人去楼空了。


本报记者夏红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