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国标委李忠海呼吁加快标准化制定进程

2005/3/12 9:49:40 来源:食品产业网
    无论是“苏丹红一号”,还是“洋快餐”丙毒,无可置疑都对人体有害;但另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就是:为我国食品安全把关的最权威标准,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根本就没有对这两项“毒素”的规定!

“认识不够,加上制定标准的经费‘捉襟见肘’,国家标准赶不上趟!”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疾呼中国必须加快标准化制定进程。 

国标委每年经费长期是2000万元,单个标准的研发经费不到1万元,谈何做到精、准、新?!李忠海告诉记者,虽然近几年的年经费增到了6000万元到7000万元,但要真正做出一个有长期实验数据支持、覆盖全面的标准,无论是食品、还是家电,花上几百万元是常事。“仅仅一个苹果,也含有上千种化学元素组合,哪种元素有害,哪种元素超标才有害,一项项化验下来,也是天价!”李忠海表示,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国标委仅去年一年,就出台了800多个标准,“但现在觉得反而欠账越来越大!” 

食品不断推陈出新,我国自身研究能力有限标准跟不上,是否意味着就只能放弃?“标准跟着跑,不是没有捷径。”李忠海说,答案有三招——— 

第一招,巧借国际成熟标准。“凡是外国成熟的标准,我们都可以考虑‘西为中用’。”“苏丹红一号”事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如此。 

第二招,让企业协助定标。产品质量高的企业,自然有动力、愿投资去研究更高的准入标准。“关键是政府要控制好这个‘度’,既保证老百姓权益,也不能让市场门槛过高,只留几家企业‘唱戏’,使得老百姓得不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第三招,集中财力、人力,专攻关键标准。“比如说新的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标准,就是我们必须在两年内拿出来的‘招牌菜’!”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