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从产业变迁看食品“安全关”

2007/2/7 14:34:55 来源:泉州网
    近一个时期,中国食品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安全问题,但这同时也是令众多食品企业对外姿态表现得最为低调的话题。

    此低调现象足见食品“安全关”之险。

    食品安全,通俗点或许可说是“吃得放心”。我们儿时打从懂事开始,家长就会教导说“饭前要洗手”,这足可说明“吃得放心”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生活要求。为何这样的一个原始要求,会让一个个国内知名品牌乃至国际巨头纷纷遭遇尴尬?

    这还得从消费市场的品牌信任度开始说起。被媒体曝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基本上不是国内名牌便是跨国集团、国际巨头——难道杂牌或者没品牌的食企就没安全问题?其实不然,只是因为消费者大多认同“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便宜价买来杂牌货,出了问题或可容之;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杂牌企业可以“打一枪换一炮”,换个名号你便找不到。相形之下,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均是有名有姓、有家有业,消费者基于品牌信任度而购买产品,出了问题便难以宽恕。

    应该说,跨越食品“安全关”是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食品业发展至今,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实力型企业,它们这些年来广开销售渠道,销量节节攀升,屡屡突破各层数字大关。哪怕只有亿万分之一的风险系数,摊子铺大了,战线拉长了,数以亿计的商品长年累月在市场上流通,谁敢放言万无一失?正如外科医生开刀做手术,手术再小,身经百战的医生术前也不能保证零风险,而只能说是用最严谨的科学程序将风险降至最低。

    看看诸多国际巨头、跨国集团,它们在“安全关”面前,时有善后的情况出现,那么,对于产业积累不可与之比拟的中国现代食品业,我们的态度应有所保留。消费者碰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或投诉维权,或诉诸法律,这些都是合情合理且应得到支持的,但各界在看待当事企业及其产品品牌时,则宜根据企业的善后处理态度及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努力与革新,做出综合评判,而不能“一棍子打死”。

    当然,鞭策食品产业跨越“安全关”亦属必要。从去年开始,以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主导的部门,给泉州1216家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健全监管机制,让这些企业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人员、产品标准、检验能力、环境条件、储存、运输、包装10个方面保障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作出承诺,并以晋江、南安、石狮等地为示范基地,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一些实力较强的品牌企业,充分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规划建设标准化车间、工厂,对员工进行培训,建立HACCP管理体系等,从原材料到销售,所有环节都严格控制。

    从产业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安全关”则是食品品牌经营时代中的一个分水岭。

    上世纪90年代是泉州食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大批的罐头厂、蜜饯厂、糖果厂发展起来,产品风行海内外,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现在泉州食品的产业结构中,罐头、蜜饯这两大类的企业已经没几家了,规模大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此中的原因在于食品消费风尚的变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对吃趋于挑剔,市场需求从“吃饱”发展至“吃好”,人们对食品首先要求营养、健康,其次要求时尚。于是,当时一些罐头厂、蜜饯厂开始不断因新鲜度、卫生问题,逐渐萎缩了市场,膨化食品、果冻、蛋黄派等休闲食品趁势崛起,同时在糖果方面以雅客为代表的品牌在营销大战中脱颖而出,从而成就了目前泉州食品产业的品牌阵营。

    如今,国内食品市场上品牌林立,食品安全问题既是挑战,又是继消费风尚之后的第二个发展契机。“安全关”拦在食品产业发展道路上,全面跨越此关者,将开辟品牌林立时代的新纪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