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各地高校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确保食堂饭菜价格稳定

2007/9/4 16:49:56 来源:网友

  9月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食堂内,学生们正在打饭。 开学之际,上海各大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主副食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保证菜价稳定,确保学生能以较低价位吃到可口的饭菜,并将对困难学生加大补助力度。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吴晶)记者4日从教育部获悉,新学期开学之际,针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各地高校积极通过补贴、降低成本等方式,确保食堂饭菜价格稳定,保障学生饮食健康。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已积极部署,要求各高校稳定食堂饭菜价格,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及时调整菜品结构,一定要保证一定量的低价菜品的供应。同时继续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增加必要的补助。

    近年来,粮、油、肉、煤、水、电、气等价格相继涨价,直接影响到学生食堂的饭菜价格。特别是今年以来,主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学生难以适应。

    为此,各地政府首先通过经费补贴,稳定高校食堂价格。例如,黑龙江安排专项资金,按大中专在校生总数的25%,以每人每天2.5元的标准直接补给学生食堂;河南建立了粮食企业与大中专院校粮食直供体制;陕西则要求高校对学生食堂实行零租赁、一律免收水、电、气和其他管理费。

    王旭明说,各地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正在探索平抑食堂价格的新办法:华中科技大学在对学生食堂实行“零租赁”的同时,全额补贴水电费用,每年还从校内宾馆、超市等经营性单位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学生食堂的改造和设备添置及其人员经费补贴;江苏大学建立了学生食堂饭菜价格调节基金。

    各地高校还纷纷加强食品加工制作环节的管理,严格操作程序,减少浪费。北京林业大学要求食堂现炒现卖、不留剩饭菜,努力减少成本支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对水、电、气、油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高校在平抑食堂价格的同时,还努力调整菜品结构,满足学生需求。山东省一些高校通过粗菜细作,适当增加了鸡、鸭、鱼等副食品种;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针对女同学较多的特点,实行套餐和打半份菜的措施。

    王旭明强调,在物价上涨的时期,高校应多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不少地方已采取措施,例如河北省从今年5月至6月,已按在校生总数22%,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对省属全日制大中专学校家庭贫困学生实行肉价补贴;辽宁省从6月至12月,按每人每天4元的标准,对省属大中专院校的家庭贫困学生进行补助。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享受政府和学校给予的免税、零租赁等优惠政策,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在低于市场价格波动线下波动属于合理情况。各高校在稳定食堂价格的同时,应让学生了解副食品价格波动情况,正确认识市场规律。

    据了解,目前江西省一些高校已在校内醒目位置,每天公布一次主副食品采购价格信息;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组织学生代表到市场进行物价调查。

    据悉,去年12月9日和今年5月29日,教育部已先后两次发出应对物价上涨、加强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的紧急通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