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肉制品不合格率为27%

2009/1/22 13:47:20 来源:江门日报

      昨天,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该局近日开展流通领域应节食品质量监测,对四市三区22家企业(个体户)销售的肉制品(主要是腌腊肉制品)、食用菌制品(冬菇、银耳、黑木耳)、鱼、肉罐头以及乳制品(主要是液态奶、奶粉)等四类应节食品共140个批次进行质量监测抽查。经过检测,今年春节年货的合格率为87.1%,比去年略高;不合格18批次,不合格率为12.9%。

  乳制品抽检全部合格

  据工商部门介绍,为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经销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工商执法人员在全市范围内抽查了140批次年货,其中肉制品70批次,乳制品50批次,食用菌制品10批次,鱼、肉罐头10批次。

  在各种各样的年货中,乳制品、食用菌制品和鱼、肉罐头等3类食品抽检的合格率达100%。在本次的乳制品质量监测中,工商执法人员特别检测了“三聚氰胺”项目,共抽查了全国24家乳制品企业生产的液态奶和奶粉50批次。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批次均符合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的要求。

  肉制品不合格率为27%

  工商部门告诉记者,这次共抽查了肉制品70批次,其中不合格18批次,不合格率为27%。抽查中发现,肉制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是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其中酸价超标的有14批次,占了不合格批次的78%;过氧化值超标的有6批次,占不合格批次的33%。酸价超标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哈喇”味,表明食品不新鲜或出现腐败变质现象。

  执法人员介绍,腌腊肉制品酸价超标的原因,是腊肉腊肠制品在生产过程或储运过程中温度、时间控制不当,肉类制品中的油脂被氧化产生酸败,从而导致酸价超标。过氧化值是衡量含油脂食品氧化酸败程度的重要卫生指标,油脂的氧化分解会使油脂分解产生脂肪酸、醛类和酮类等物质,这不仅使产品的色、香、味发生改变,而且氧化产物如醛、酮等具有一定的毒性,会影响人体健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