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二三线啤酒品牌如何“筑墙御狼”(2)

2009/3/30 10:39:59 来源:华夏酒报

    怎么防御?从哪方面防御?

    真正能够提前做的,最有现实意义的就是“筑墙”工作,为成为“区域王”、“地头蛇”做准备,打基础。或者说,让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大部分三线品牌都有自己的优势区域和利基市场,依靠先入为主和地方保护(短期借势),可以强化自己的优势,在巨头进入之前,快速构建自己的“篱笆墙”,将“狼”拒之门(自己的优势之门)外,成为“区域王”。

    企业该“筑”哪方面的“墙”?

    此时,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大品牌的优势,即:资本(实力)、品牌、管理、产品质量、促销。而三线品牌在这方面与大品牌竞争,显然是以卵击石。

  从4P的角度来看,剩下的可以竞争的,就是渠道和价格了。但是,走低价格这条线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余下的就只有在渠道方面做工作了。这是三线品牌在当前形势下所能做的唯一的选择,即三线品牌的营销模式只能走:1P(渠道)+3P的路子,这就是战略。

    同时,三线品牌还必须在上述营销模式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用速度(物流效率)对抗规模(大品牌、资本实力),用渠道对抗品牌。

    渠道是概念,客户是载体,因此,企业应与客户建设一种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和客户结成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依存。

    企业可以考虑从资本入手,和经销商组成控股销售公司。但是,当前经销商队伍的现状,决定了这一设想在啤酒业还不现实;简单的渠道扁平化,销售重心下移造成“折腾”且不经济;深度营销能够带来终端的精细化运作,作为一种开发市场的手段可以运用,但如果用来经营市场,其高费用显然是厂家难以接受的。

    那么,“大商”模式如何?也不行。因为,啤酒行业的经销商队伍职能发育的不规范和不完整(事实上,中国的商业队伍能否像西方国家一样承担起分销和销售的重任,现在尚不能印证),如果把市场交由经销商来做,可能死得更快。如此,新渠道模式的确立成为三线品牌“筑墙御敌”的关键。

    而厂商职能的分工,恰恰可以决定三线品牌的渠道模式

    在渠道模式的选择上,基于厂商的现有分工,可以将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渠道效率最大化进行有机结合。

    在深度分销的基础上,以“大商”模式为方向,确立一种全新的渠道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对终端和二批的掌控,以厂商职能的重新分工为核心,适当地将厂家的一些职能交由经销商来负责,将现有一些经销商的职能,如物流职能收回厂家。同时,更多地以控制物流为核心来控制产品的流量、流向、流速,降低流费,提高整体渠道效率,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我们将这种模式命名为“1+1厂商联合体”的渠道模式。这个模式以控制物流为核心,以厂商重新分工为基础,在深度分销的基础上,全面掌控终端,提高渠道效率,提高渠道竞争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