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我们明天还能吃什么?

2009/4/25 9:36:51 来源:羊城晚报

  从“瘦肉精”毒倒人,至今刚好一个月,检察机关把养猪人抓了,从标志性动作来看,政府的事情都做了,但是消费者心里都明白,食品的安全其实还在天边飘荡,更多的不安全仍像灰尘一样无处不在地落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瘦肉精、三聚氰胺、有毒饲料、孔雀石绿等,一头联系着几乎无知的城市人,一头牵着成千上万的养殖群体。能追查到的责任人,只能是九牛一毛。像这次逮捕的养猪户,也仅限于本地人,对远在外省的猪农就管不着了。源头是鱼龙混杂,中间环节更是百花齐放,到了市场终端肉条横陈,人眼是看不出的,只能凭人心,有信心就买没信心就继续躲好了。国人消费食品,无论来自跨国企业还是贩夫走卒,无论市长喝茅台还是百姓买奶粉,其实都如盲人在雷区前行,没有一个能逃得过命运的戏弄。

  公众对食品安全之麻木已经到了听天由命的程度,以至于舆论报道也不过是重复了无数遍的写作和追问,百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知道了,不要买”。各个监管部门都既有行政职责又不用负起任何法律责任,这也好理解,就像老有人违法犯罪但也不能追究公安局责任一样,要怪就怪违法者心太狠,老闯祸。当制造不安全食品成了我们初级阶段的一种普遍经济常态,内化成一种社会规则时,单靠行政机关出手,其实都只能削冰山一角,更别说杯水车薪的检测了。

  食品吃死人尚可查出来,更多吃不死人的,却融化到我们血液中的,就是没法追究的。以不死人为底线,民间孕育出无穷创意的制假制毒产业。位于下游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都是所有正品和劣品的承受者,无论是沃尔玛还是牲畜市场,只要身在本土就无法超脱。靠终端的技术把关固然能过滤一些害群之马,及时封存和下架,但影响早就如泼出去的水,无远弗届了,而且单靠下游环节也是挡不住上游来的洪流的,除非不要在本土采购,但估计这样的商家在中国也要倒闭。

  解决食品安全的方案,只能就食品论食品,忽视了食品制造链条和社会血肉相连关系。农业安全,根本来说还是要把农业当工业来做。彻底走向工业化,这是解决餐桌食物安全的第一步。追求所谓走地鸡、天然农家菜、野生菜已经没意义了,工业化养殖才是最后的救赎。做不到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一律清除出局,果断消灭一切散户和山寨,出来的产品才有被监管和追溯的可能。

  最好例子就像供港活鸡活猪一样,从来没有过问题,因为从源头到终端都是可控的。城市人失去的是想象中的山野原味,换来的是更多的安全可控。别怪今后吃猪肉吃鱼肉都是克隆养殖的,都是麦当劳化的,甚至像航天员饭菜那样的。这或许是我们的身体不再被山寨害苦的唯一办法,这还是唯一能用的经济手段治社会顽疾的最终出路。尽管这个追求安全之路真的很长,也许几代人都走不完。 记者 戚耀琪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