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借道大米 中外资暗战粮食流通控制权(2)

2009/5/18 13:36:10 来源:农博网

    外资潜行

    “外资在暗处,中粮在明处。”出身于粮食领域,现任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分析师的马文峰认为,在粮食领域,从大豆种植到食用油终端市场的整个链条遭遇外资的歼灭战后(相关报道见本报1806期A1版《黑龙江大豆产业深陷“四不”危局》),战火烧到米、面、肉等日常消费食品领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马文峰所说的外资,即ABCD(分别是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粮商,尤其是ADM和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参股的丰益国际(持有“金龙鱼”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动作最为迅敏。除了食用油以外,其在大米、面粉等粮食消费品上正在加紧布局。
    事实上,丰益国际已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物流、经销网络,经销商数目已超过2000家,遍布全国400多个城市。例如,在连云港(6.48,0.15,2.37%),丰益国际不仅拥有众多粮油企业,且工厂大都临港而建,修建的铁路专用线直通码头,能够做到全天候作业不间断发货。值得关注的是,丰益国际对物流的渗透越来越深。2009年3月份,丰益国际与泰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成立泰州永安港务有限公司,建设两个4万吨的杂货码头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130万吨,永安港区将成为丰益国际粮食物流链上的一个节点。

    外资在粮食供应链下游的扩张自有其道理,据粮食行业的一位资深人士透露,大米、面粉行业的利润几乎全部在物流和销售环节,加工厂经常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边缘。以大米为例,物流环节的利润能够达到整个米价的10%,而批发销售环节的利润至少是加工的3倍。

    由于外资资本实力雄厚,国内现存的中小大米、面粉加工企业无法抵抗其冲击。马文峰介绍了外资的套路:通过控制物流、销售环节,用低价倾销来占领市场份额,打败国内厂商。“目前,很多大米、面粉加工厂处于亏损处境,开不了工,这给外资进一步渗透粮食领域提供了机会。”

    最可怕的是,由于四大粮商的低调,它们在国内粮食流通领域具体的投资数据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但是,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是,在米、面最终消费市场上,目前国内最大的企业包括四大粮商在内,所占份额都不到3%。“这给中粮争夺粮食物流、销售环节的控制权留下了空间。”因为一旦以一种细分品牌产品打通整个链条,其他相关产品以同一品牌迅速铺开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中粮的庆幸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粮食产业的风险所在。由于外资在中国油脂领域的突破,米、面等可能顺道行之,时机合适时甚至会大举推进。

    所以,中粮的目标最终是要抢夺流通控制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