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借道大米 中外资暗战粮食流通控制权(3)

2009/5/18 13:36:18 来源:农博网

    粮食战争

    继大豆之后的粮食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对外经贸大学农产品(17.25,0.00,0.00%)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海森了解的情况是,自去年底粮食领域放开后,外资对于加工、物流和销售环节的渗透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过,目前中粮在粮食种植、收储加工和物流分销上的全国市场供应体系已经形成。而且中粮也不讳言,中粮集团旗下的粮食业务单元,就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具体执行者。

    不过粮食宏观调控执行者的角色,同样是术业有专攻。中储粮新闻发言人魏强告诉记者,中储粮是执行国家粮食调控政策的一个平台,其收购政策、价格都由国家来定。对于中储粮来说,他们是粮油在上游的调控平台。拿大米举例,中储粮收储的是还未精加工过的稻谷,也就是还没有脱壳的原粮,中储粮对粮食的调控环节到此为止。

    而对于中粮来说,粮食加工、物流乃至销售环节的调控显然是其强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认为,中粮的全产业链模式是向下延伸的,也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来打造粮食产业链。“这对于保护农民的利益,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粮食领域控制了流通和加工,就控制了生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的看法是,外资凭借对下游环节的控制进而用租赁的方式,可以达到控制上游种植的目的。现在国企的介入可以防患于未然,抑制外资进一步的渗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静则认为,目前ABCD四大粮商以及国内的粮食巨头,都在建港口、修铁路,打通物流环节的重要节点,并且不约而同地在各地抢粮源。中粮增强对加工、物流环节的控制力,不仅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从企业利益来说,也可以得到各个环节的利润。“尤其是物流、销售环节,能够最大限度的拓展利润空间。”(李国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