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揪出“地沟油”:每年约150万吨地沟油流向餐桌

2010/1/18 14:33:46 来源:南方网

  格外寒冷的冬天,给从事一项工作的人们带来了便利。在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打捞下水道中废弃食用油脂——“地沟油"获取暴利。由于低温使下水道中的油脂冷凝为白色、灰色或是褐色的固体,“乖乖地”呆在下水道里,这给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被捞出的“地沟油”中很大一部分经过再次提炼、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曾在中央电视台某节目中公开表示,每年有几百万吨的“地沟油”进入市场,上了餐桌,其中主要出现在农村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的市场、大食堂、集体食堂。

  “地沟油”20年历史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我常开玩笑说自己每天早上早餐吃的都是‘地沟油’。在数量上,我想一年150万吨‘地沟油’进入市场是有可能的,它并非如三聚氰胺那么可怕,但是其危害一直存在。”长期从事油脂研究的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对《科学新闻》说。

  “地沟油”又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毛油”,其来源主要有: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或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被捞回的“地沟油”通常会在勾兑一些新油之后流入食品、餐饮行业。据实验测定,长期摄入“地沟油”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此外,“地沟油”受污染产生的黄曲霉毒性不仅易使人发生肝癌,也有可能引发其他部位癌变,如胃腺癌、肾癌、直肠癌及乳癌、卵巢、小肠等部位癌变。

  “虽然我们知道食品行业有这样的潜规则,知道有不法商人贩卖不合标准的油来谋取暴利,但我们很难分辨。”胡小松曾说,“油掺油,神仙愁,神仙都很难分开它,所以‘地沟油’大概应该已经有20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按吨位算的话,每年消化掉的‘地沟油’,统称吧,应该在几百万吨。”

  据了解,提炼一吨餐饮业的“地沟油”成本仅在300元人民币左右,而如果被加工成为生物柴油每吨成本约1000元人民币。在专家们眼中,利益驱使是“地沟油”长期横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对于科研界而言,也有自己的责任,因为本应该对于“地沟油”充当把关作用的检测方法仍然存在欠缺,不能完全将“易容”后的“地沟油”揪出来,这使得“地沟油”在市场上可以畅通无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