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浅谈白酒产业的三大创新(4)

2010/10/18 10:04:32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据调查,中国白酒的口味并不能迎合大多数80后、90后的消费者的需求。国外消费者对蒸馏酒的整体消费倾向,不习惯于香气过浓、口味太重的产品。

    为了适应广大当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未来白酒产品在口味上必须向伏特加靠拢,达到香气淡雅、藏而不露,口味纯正、纯净、柔爽的独特风格。这或许是中国白酒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6.2香型淡雅化

    笔者对国内外不同的酒类产品做了活体急性毒理学试验和亚急性毒理学试验,实验样品为:酱香型白酒、威士忌酒、清香型白酒,都降至38度后,对大白鼠做灌胃试验,持续45天,结果显示:清香型白酒毒性最低、酱香型白酒毒性最大,完全出乎预料。鉴于此,我们又做了清香型白酒、威士忌酒、食用酒精的活体急性毒理学试验和亚急性毒理学试验,结果显示,食用酒精的毒性最小。

    因此,得出结论显示,白酒并不是香味物质成分越高越好。而得出的这一结论,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推出的白酒“169”科研计划的结果,却是不谋而合。

    分析认为,日常生活中说的某种酒上头、后劲大等等,除了酒体本身酸脂不平衡、杂醇油含量高、消费者的身体状况、饮酒习惯等因素外,重要的一点就是白酒香味成分多、含量高,肝脏乙醇脱氢酶分解速度慢,刺激大脑神经时间长而产生的头痛等症状。

    6.3产品健康化

    国外消费者特别注重健康理念,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酒风靡全球,就是以“健康”理念取胜。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黄酒誉称为“液体蛋糕”,威士忌意思是“生命之水”,白兰地是“葡萄酒的灵魂”,古俄罗斯文献中的“伏特加”意为“药”。白酒没有确切的营养概念,这是白酒的遗憾。

    《黄帝内经素问》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白酒产品创新须以人为本,在新健康主义的指引下,通过对白酒的传统新窖老窖技术、勾兑调味技艺、制曲生物技术等核心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白酒佳酿。毫无疑问,中国白酒要图强、要融于时代融于全球消费市场,必定要走一条创新之路。创新,是白酒产业未来跨越的真正动力。

    (《华夏酒报》  谢永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