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纵观“漂白蘑菇”事件全过程 两数据最耐人寻味

2010/12/8 8:51:26 来源:搜狐网

    “小学生张皓并不知道‘工商局’是干什么的。”这是新华社报道《北京‘漂白蘑菇’事件考验政府大智慧》文中的一句话。如今,张皓已经知道有关部门的人很有“大智慧”,他们经过一番“工作”让张皓的小实验发酵成为闻名全国的“北京‘漂白蘑菇’事件”。我也算见过有“大智慧”的人,却很少见到这么有“大智慧”的人。

  纵观“漂白蘑菇”事件全过程,有两个数据最是耐人寻味。

  一是张皓的调查被媒体以“蘑菇九成被漂白”报道后,有关部门所属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迅速发布“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彻底否定了小学生的实验。

  这件事若是放在没有互联网以前,一纸“不许炒作”的通知就让权威部门大获全胜了。倘若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具体地说,完全彻底的经济管制时代,连一纸通知都不用,人们就相信权威部门了。更早的年代,比如红嫂把自己的奶汁喂给解放军伤员的年代,连权威部门都不用,人民就相信我们了。权威部门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以为自己还是在“我们怎么说别人都会相信”的年代,不知道自己现在是处在一个连小学生都只相信事实、相信科学、相信证据的时代,惟独对权威部门、权威专家的话不太相信,或者说将信将疑。这大概就是陈云同志多年前提倡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吧,今天终于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

  第二个数据应当说比“漂白蘑菇”在市场上占几成更值得关注,更发人深省。据新华社报道,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权威部门”。当然,这个调查如果由食品办来搞的话,肯定是倒过来的,一定是九成以上的人都会投向“相信食品办”。

  一个管理市场的权威部门,一个每年花了纳税人数以亿计税收的权威部门,自己的权威性居然就在“漂白蘑菇”事件中被小学生给一同“漂白”了,并由国家权威媒体公之于众,简直是奇耻大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从这个投票中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重建人们的信心,不能通过今后认真负责的市场监管获得人们的信任,我就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比“漂白蘑菇”的命运更好还是更差?人民的信任票,是一切权威(不管是部门还是专家)赖以合法生存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人民的信任票,一切权威将不复存在。

  记得河北的“红心”鸭蛋进入北京市场时,市食品办的专家说:没事。只要不是1天吃1200多个鸭蛋,离死远呢!我在2006年11月29日今日快评,以《“没事”专家少给政府帮倒忙》为题作过评论。这一次,中国食用菌协会又在媒体上表示“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他们派出了据称是业内资深人士的调查人员去了新发地,“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有没有问题”。食品办好歹还有8个人相信,人数不多,数字还算吉利。倘若网上调查改为“相信小学生”还是“相信食用菌协会”,结果会是怎么样呢?(苏文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