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治理食品安全 重拳要打监管者

2011/5/20 7:14:18 来源:新京报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典、重拳除了落在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罪犯身上,还要落在相关监管者身上。

    “重典治乱,重拳出击”的食品安全监管正在到来。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结业式时说:“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4月份,李克强在有关食品安全的会议上,也表示要以“重典治乱”,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重典治乱”讲话被媒体解读为“史上最严厉的食品安全监管”。在食品安全问题已成积弊沉疴,严重影响百姓生活之时,确实需要监管升级,需要重典治乱。

    相关事实也证明,“重典”之下,成效“颇丰”。新华社报道说,各地已经侦破严重危害食品安全案件1000余起,其中在“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中,就抓获犯罪嫌疑人135名。

    这些都给公众带来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希望。李克强的讲话中还强调,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追究,绝不允许推诿扯皮。的确,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摆脱困扰社会的食品安全魔咒,重典、重拳除了落在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罪犯身上,还要落在相关监管者身上。

    从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似乎能总结出这样一条“追责”规律: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很多地方会将重典、重拳用在那些最底层的违法者身上,然后,企业次之,监管者再次之。食品监管如果存在与权势强弱成反比的重力递减定律,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无论哪一个地方出现食品安全事件,都意味着当地监管部门的失职。现实中对监管者的问责却并不到位,有些地方只是让一两个官员扛着,而有些地方根本不去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

    这两天媒体报道的黑心“北京烤鸭”事件,当地工商部门对此不会不知情,他们不是去查禁、制止,反而长期漠视商家欺骗外地游客。如果不问责有关监管者,靠没收几袋烤鸭,如何能让黑心烤鸭从北京市场绝迹?

    事实上,食品安全最薄弱的环节是对监管者的监管,所以,重典治乱的关键环节是对食品监管者的问责和监督要用重拳、不留情。

    要认识到,在重典治乱的语境下,实际上也强化了监管机构的权力,如果监管者仍然逍遥自在,恰恰会增加其寻租的机会和筹码,所以,在问责之外,更要注重对监管者的监督。这就要求在体制内的监督机制之外,创造条件让舆论监督和民众监督,也能以“史上最大力度”地方式参与进来。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众多,貌似职责混乱,其实不然。按照分段监管的制度设计,责任划分已然明确。当下食品安全乱象,因制度原因造成的“高级问题”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有法不依,有责不负,有监管却是“养鱼执法”。

    有报道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但愿政绩考核的时候,能够让民众评价;也乐意看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地区,真有几顶乌纱帽被摘下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