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添加剂新规制定者吃了“糊涂剂”?

2011/5/23 10:12:58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日前,有粮食系统专家反映,新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大米被允许添加增稠剂、防腐剂等三种添加剂。一些食品专家坦承,这些添加剂在技术上已无必要,新规让人无法理解。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则明确表态,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全文综合判断,其中一种添加剂其实是不允许使用的。

  简单点说,专家们主要表达了“其实不让添加说”(针对其中一种添加剂)和“添加无用说”。前者认为,虽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有一条,规定有一种增稠剂可以“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但看完标准全文后却会得出恰好相反的结论。后者的意思是说,即便卫生部容许生产厂家去用这些玩意,他们也未必会用用了没啥用,反倒增加成本。卫生部难道是在鼓励厂家损人不利己?

  卫生部的这个标准,看来也加了一种“添加剂”“糊涂剂”。

  添加剂是多吃点好还是少吃点好,这恐怕已经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糊涂的新规能顺利出台?

  跟进的媒体报道称,有卫生系统人士表示,在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时没有人提出异议,所以大米使用防腐剂的规定没有被撤销。

  笔者在卫生部网站看到,去年7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以及今年5月发布的正式稿,都使用PDF文档格式。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电脑没有安装特定软件,你要查询某一种食品里头允许添加什么玩意,只能一页页地去翻看文档,难以迅速查到结果。而且,征求意见稿只发布在卫生部网站上。要是浏览的人多了,就很可能造成网络“塞车”。

  说白了,如果你想关心一下你吃到嘴的大米里头可能有些什么新鲜玩意,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原本这很容易做到如果卫生部选用其他格式的文档发布征求意稿,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但是,卫生部偏偏选用制作起来难度更大的PDF文档,而不是用大家最常用的文档格式,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网络时代,征求民意并不难。但就是有那么一些部门和个人,在发布新规或表态时,不问民意,也不把专家学者放在眼里,一拍脑袋就决策了或者决定了,有的时候,还故意给民意反馈设置障碍,结果整出来的东西前后矛盾,一塌糊涂。这恐怕还是藐视民意的意识在作怪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