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案例 > 正文

贾思军:危机公关切忌澄而不清---可口可乐如何避免氯饮料事件再影响?(2)

2012/10/16 14:14:00 来源:网友
   对于饮料中游离余氯的问题,可口可乐答复称,“所谓‘公司内部信息’只是我们内部管理文件被刻意部分截取,并加以错误解读的结果”。

    4月19日,山西省质监局在前期抽检合格的基础上,再次成立调查组,进驻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

    可口可乐“严正声明”,再次强调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并愿意对所有测试结果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驳斥个别记者的报道,并责成其予以更正。

    4月28日,山西省质监局称,媒体披露的“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的问题属实,对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做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特别是4月28日山西省质监局确定“媒体报道属实”后,该事件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可口可乐发布声明,承认余氯误入饮料,并“特此澄清先前的沟通,并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深表歉意”。已对质监局提出的相关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同时强调,“我厂拥有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的多次检测和专家组论证都表明:我们上述批次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未提及问题产品的召回事宜。

    5与4日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总裁鲁大卫就“余氯误入饮料”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担忧和顾虑道歉,并表示公司目前已基本整改完毕。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发布最新声明,用最新出厂的产品为客户和消费者换回所有2月4日-8日期间的汽水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要求退货。所有换回的产品以及库存的同批次产品将会被销毁。鲁大卫说,内部调查已经表明,公司个别员工没有如实和及时反映情况,也没有充分配合山西省质监局的调查,甚至怕承担责任以删除邮件的方式阻碍了质监局的工作,是完全错误的,相关人员已经停职,多个关键性岗位也得到了调整。

    截至5月2日14时,关于可口可乐问题饮料的舆情信息更新量为4178条。其中,新闻报道占73.5%,论坛报道占21.7%,传统媒体报道占4.1%,博客和境外报道合占0.7%。其中以“可口可乐”为关键词,最近1周,百度搜索的结果是,网页数339,000个,新闻数84,500篇;新浪微博搜索的结果为64,954条;腾讯微博搜索为89,3900条。5月4日23时仅“可口可乐氯饮料”一词在百度新闻已经有超过1000篇新闻报道。

    可口可乐作为知名的跨国企业,恐怕心里很清楚,类似这种含氯水混入饮料的事件,若发生在食品安全管控严格的发达国家,绝对是个重大食品质量丑闻,不但问题产品可能全部召回,相关的罚金和索赔都可能是个天文数字。遵守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是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不能因为一些地方监管的宽松,而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执行“双重标准”。可口可乐公司现在对问题饮料拒不召回,涉嫌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新京报《可口可乐不能搞“双重标准”》)

    可口可乐傲慢的底气从何而来?这傲慢也许来自其市场的垄断地位,同时也是被“惯”出来的。消除可口可乐式傲慢,需要在加强监管、健全法规、完善市场方面长期努力。而眼下当务之急,却是这7.6万箱投向市场的问题饮料如何妥善处理。是召回瑕疵产品、赔偿存疑消费者,还是最终不了了之?这是摆在可口可乐公司、监管部门面前无法回避的考题。(人民日报《七万多箱问题可口可乐就这么算了?》)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