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案例 > 正文

贾思军:危机公关切忌澄而不清---可口可乐如何避免氯饮料事件再影响?(3)

2012/10/16 14:14:00 来源:网友

    部分产品既然被污染,就说明有问题。让这些产品继续存在于市场,就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就是对自身品牌的不负责任。按照有关产品召回制度,就应当召回问题产品。更何况作为著名品牌应当要求更为严格,采取更为苛严的措施,才能保持消费者的高度信任。如此既不召回也不退货的做法,实质就是无视消费者的权益。(京华时报《可口可乐岂能对消费者倨傲》)

    品牌意识在哪里?大利小利分不清。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对于这次问题饮料,可口可乐并非不知情。尽管可口可乐是全球知名品牌,类似这样的危机情况恐怕他们内部自身的案例库已经一大堆了,但表现出的这些举措仍然表明,含”氯”饮料澄而不清,承认出现了问题,出现了本不应该有的东西,被换回销毁仍坚称安全,可为什么还要强辩安全?消费者会理解你的专业解释?消费者是需要关怀呵护的,为什么没有随时想到最好的公关就是公开和消费者互动联系呢?让消费者来参与来讲又会如何?可口可乐的一些工作人员品牌意识确实够模糊,分不清大利和小利。由于执着于眼前的小利,可口可乐一再回避实质问题,不但使自身的公信力受到消费者质疑,使企业品牌蒙羞,相关产品也被殃及。

    亡羊补牢,练好内功是舆情应对的根本所在。对企业来说,应对舆情危机,最根本的还是靠提供优质的服务,危机出现后首先假设自错并承揽消费者的恩怨再自证的一个过程需要加强。面对网民的质疑,回避、含糊其辞,只会减分,不会加分。对于此次危机中的可口可乐来说,就要亡羊补牢,认真检讨自己的过失,真诚回应网民的关切,并以此为契机,反思企业存在的同类问题,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常态化联系消费者并让消费者代表参与内部活动与生产体验,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与信赖。当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所谓大企业知名企业近年来所谓的舆情与品牌相关工作基本没什么大的建树做为,事实上我们知道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慈善公益活动、品牌宣传活动参与等是很多的,可为什么就没有统一整合地连贯性传播与维护呢?没问题不出事基本是其职责了,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根本吧!(本文部分资料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公开资料)

    遗憾的是,到现在也不清楚可口可乐(中国)的良知在哪里?!氯水混入可乐,开始矢口否认,后来说无害,现在只归结为危机公关不算成功,没有从经营的良知和产品质量把关上反思,可口可乐大中华区总裁鲁大卫就氯水混入可乐事件向公众道歉。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董事苏燕表示,可乐公司将对这些批次的产品实行退换货处理。但是,她又强调说,这次微量余氯水混入生产用水事件不是食品生产安全事故。可口可乐公司人员表示,这次危机公关不算成功。山西公司经理已经辞职。我们不妨要问,既然产品合格,为何公司不是自己饮用而是要进行销毁的时候,可乐公司表示这是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可悲!公司董事称这不是食品安全事故。其实作为中国人很习惯于这些?这不是良知不良知的问题,而是法制的问题。可口可乐公司敢在美国这样做吗?中国从立法执法都马马虎虎,普遍漠视法制,比起毒大米,毒胶囊,毒香菇………来讲,这真不算什么,好像总是这样,一出什么事,会有一个标准的隐瞒、删贴、侧面回应、正面回应,实在不成再有个人出来承担,大不了辞职就行了,辞职的过三两月继续干,上上下下都是堵没见疏,却不是真正的负责,只是为了完事。中国的法律对势力大的执行力几乎为零。而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利而不是良知润最大化。要我说,其实可口可乐本土化很快的,很享受地适应中国处理方式,为什么开始不直接说是临时工干的?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