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蘑菇引发博弈 济南蘑菇进行“荧光检测”样检

2010/12/9 9:03:32 来源:新华网

    检测样本涉及多个菌种

    8日上午,记者在济南市匡山小区、老屯蔬菜市场等多个菜市场、小区果蔬店和两家大型超市采集了13份蘑菇样本,共计9种食用菌,其中包括白鹭菇、金针菇、双孢菇、白玉菇、平菇等。样本产地多为章丘、寿光等省内城市。

    下午,记者带着采集的样本来到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添加剂检测实验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方法,由山东轻工业学院副教授、功能食品与食品添加剂研究室主任崔波博士和金峰博士利用台式紫外分析仪,对记者提供的样品进行了定性检测。

    8份白蘑菇都无荧光剂

    下午3点半,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4楼某实验室,门窗紧闭,窗帘也被拉上,具备254纳米和365纳米波长紫外光的台式紫外分析仪被打开。金峰博士往分析仪上铺了一层深蓝的绒布,然后将记者带来的样本一一放到紫外光下。

    第一份置于紫外光下的样本是记者从某大型超市采集的精选白玉菇。这盒白玉菇是所有样本中颜色最白的一份,也是记者怀疑最大的一份样品。但当白玉菇被置于紫外光下时,除了标签发出白色荧光,白玉菇光线正常。这样的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记者怀疑外面阳光太强,甚至脱下外套罩住紫外分析仪,但白玉菇显示依然正常。

    第二个样本是颜色偏白的精选海鲜菇。从上方照射,没有反应,将蘑菇反过来,颜色还是没有变化。然后进行试验的是精选白金针菇、双孢菇……颜色为白色的8个样本都测了一个遍,颜色均未出现任何变化。对于这样的结果,无论是亲手做测试的金峰博士,还是旁观的记者都感到十分困惑。

    两份灰色平菇发现亮点!

    “要不测测这种普通蘑菇?”金峰博士似乎也为这样的测试结果感到怀疑,他建议测试一下市场上最常见的灰色平菇。第一份平菇样本被放到紫外光下,样本颜色没有任何变化;当另一份平菇被放到紫外光下的时候,金峰博士突然惊叫一声:“快看这里!”我们把视线锁定在一棵平菇的根部。是亮点!是的,这棵蘑菇的根部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亮点!

    “别看错了,再仔细看看!”金峰仔细地观察了那个亮点,将蘑菇反过来再照,只有这一个亮点。“是荧光增白剂!”金峰如释重负地说。我们小心翼翼地将这棵蘑菇收了起来,放到了一个安全的位置。然后继续测试剩余的其他样本。剩余的其他样本中,还有一棵蘑菇被测出了亮点,但这个亮点比较分散。

    白蘑菇没增白,灰蘑菇为何要增白?

    尽管13份样本中只有两份测出含有荧光增白剂,但这个实验也总算没白做。但同行的熊开峰老师提出疑问:市场上到处都是、价格又不昂贵的灰色平菇,有必要用荧光剂来增白保鲜吗?熊开峰老师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的确,蘑菇种植本身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且与白玉菇等白色蘑菇相比,灰色平菇似乎真的没有增白的必要。会不是是测试结果有误?

    金峰博士小心翼翼地把两份测出含有荧光剂的平菇拿出来,放到分析仪上准备重新检测。突然,装平菇的塑料袋里不知什么东西发出了亮眼的荧光。仔细一看,是记者采购时用来标注采购地点的纸条。“纸条含有荧光剂!”金峰似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蘑菇会不会是因为沾上了纸条上的荧光剂才发光?

    蘑菇无荧光剂,是纸条害了它!

    金峰用在纸条反复比对蘑菇发光的位置,大小比较接近。因为是早上刚采购的蘑菇,蘑菇上有水分,把纸条也沾湿了。从塑料袋里取蘑菇的时候,纸条半沾在蘑菇上。金峰又用纸条摩擦蘑菇的其他部位,果然,用纸条摩擦过的部位也发出了同样的荧光! 蘑菇本身是没有被荧光剂污染过的,是纸条害了它!”金峰博士和大家都笑了。

    而此前据媒体报道,北京小学生张皓在检测过程中,同样发现有些蘑菇被污染的途径是通过包装塑料袋。一些塑料袋本身不合格,含有过量荧光增白剂,运输途中用这些塑料袋装蘑菇,蘑菇就会被污染。

    尽管北京一小学生“北京市场上鲜蘑菇超9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调查结论让蘑菇遭遇“信任危机”,但昨天本报记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济南市场上的蘑菇进行检测,却未发现一例荧光增白剂污染。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