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无添加生产米线卖相不如崴米线 一碗“放心米线”上餐桌几多难(3)

2014/12/5 10:54:56 来源:春城晚报

  相关链接

  两商贩集散夜市卖“毒米线”被识破没有集中交易市场监管难

  近日,本报报道了彩云北路与昌宏路交叉口自发形成了一个米线集散的夜市。昨日凌晨3点30分,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官渡区食药监部门对该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在该市场交易的米线中,绝大多数米线都由符合资质的厂家或作坊生产,但也有极少数商贩想“浑水摸鱼”,将来源不清的米线卖向市场。

  现场

  少数商贩露天分装

  凌晨3点半,是这里米线交易的“高峰期”。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彩云北路与昌宏路交叉口的立交桥下,二三十辆面包车、小货车停在桥下。几个小时的交易,少则一家能卖五六百斤,多则可以达到3000公斤。米线“禁裸令”发布之后,绝大部分在这里交易的米线,已经按照“禁裸令”的要求,用塑料筐、塑料袋、独立小包装分装,并贴上了出厂的“身份标签”。但是依然有极少数卖家,将原本分装成筐的米线,在现场用手分装在塑料袋里。“有的小馆子只要5斤10斤,不好装嘛。”一位卖主说。

  从生产源头上看,随着米线“禁裸令”的发布,除了5家获证的米线生产企业外,还有84家米线生产作坊也被纳入日常监管范围,按照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

  监管

  盼米线集中交易市场

  在米线进入流通环节之后,由于没有集中的交易集散地,总会有一些无资质的小作坊生产的“毒米线”,在流通环节钻空子进入市场。

  昆明市食药监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杨伟介绍,这个自发形成的市场每天凌晨2点多开始陆续有人来,一直持续到清晨5点多。许多需求量大的餐馆和农贸市场都是由厂家直接配送,在这类自发市场出售的不少都是从工厂进行二次贩卖。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进行检查时,就发现其中有两个商贩想“浑水摸鱼”。其中一个商贩不仅说不清米线的来源,还将原本准备出售的米线,说成是自己买来的。最后,执法人员对两人来源不明的米线进行了罚没。

  今年7月以来,昆明市各级食药监部门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米线质量专项整治。但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不分装、不贴“身份标签”的违规做法,都会反馈到生产企业,责令进行整改。杨伟坦言,对于获证企业和作坊生产的米线,执法部门可以从源头上进行监管。但是流通环节中,市场无序带来的是监管困难。除了交易地点存在潜在的卫生、安全隐患外,更重要的是无法追溯问题黑作坊米线的来源。“如果有集中的市场进行交易,就能对市场实行准入制,只有在相关部门有备案,有生产资质的厂家才能进入市场交易。” (完)(记者 孙琴霞)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